一、大冶有哪些旅游景点

铜绿山古矿遗址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小雷山风景区小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各景区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雷山,是一道别致的怪石城,一副秀丽的风景画,一道流畅的山水诗。风景形胜星罗棋布,古树、洞、异泉、奇石自然形成,民俗风情神秘多彩,青铜文化丰厚。自古以来,慕名观光的游客不断。古今呤咏雷山石景的锦制华章数以千计。黄坪山生态旅游区黄坪山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冶南部山区,与阳新县西北部交界,距大冶市区约20公里,涵盖大冶市殷祖镇的董家口林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仅35摄氏度,比山下气温低3-5℃。黄坪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6%。有高等植物380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常见的有豪猪、野兔、野鸡等,另有珍稀动物如金钱豹、穿山甲、猫头鹰、狼等。大泉沟风景区大泉沟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大泉沟以泉美闻名于世,这里奇峰突兀,山峦叠翠,是一处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胜地。大泉沟沟长约10华里,一年四季溪流潺潺,曲曲折折,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泉流瀑布。如青山吐玉,似仙女织锦。“滚油锅”、“泥鳅背”、“龙潭映月”、黄牛献泉等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和林涛声揉和在一个,大自然的杰作令人赞叹不已。大泉沟的景点名胜更是数不胜数。碧水如镜的石灵屋水库,历史悠久的莲花庵,还有神秘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沿、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龙洞等等。其中,柯陈山悬崖边“放眼亭”的摩岩石刻保存完好。如“遗人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抬起头来别有天地,放开眼去收尽湖山”、“还不回头”等遒劲有力,历历在目。大泉沟,山奇、水秀、泉美、谷幽,被人们称为大冶的“九寨沟”。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位于大冶市东南部,延伸于罗霄山脉北端,面积为62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竹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特别是酷热的夏季,当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如同“火炉”时,此处依然凉爽宜人,日间平均温度低于山外8—10℃左右,晚上温差更大,故而有“小庐山”之美誉。这里峰峦迭嶂,峭壁林立,古木参天,四季苍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宛如庐山之秀美、黄山之奇险、泰山之雄伟,集江南崇山的秀丽和北国岭岳的雄伟于一身,是一处亟待开发的旅游避暑胜地。雄踞鄂、阳、大三市(县)群之首的太婆尖就横亘在董家口风景区境内,东连大冶市国营林场黄坪山,西接脉亦山,南迄坳头村,北至雷打尖南麓,地处北纬59.67’、东经114.57’,与位处该山北侧的龙头角山遥遥相望。太婆尖主峰海拔980米,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太婆山雾茶”因此而得名,饮誉省内外。史载“其旁有龙角、蛤蟆伏、望月诸山、风云变幻,各极其奇”。更有诗云:“驾雾乘车上太和(婆),翻腾绝顶笑牵萝,软风吹醉低天月,欲策飞龙跨大蟆。”该风景区具的自然王国的秀丽风光,“高山平湖”董家口水库如一条明碧的丝带环嵌在山涧之中。库内共有88条山泉小溪、99座山峰,给林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几分神奇,那苍苍莽莽的竹木林海,那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柏,那金辉万顷的云海日出,那清幽通径的山涧潭溪,令人顿生超脱尘世、返朴归真的感觉。龙泉洞:位于殷祖镇花犹村东北石磴山南麓。传说洞内藏龙,经常腾云而得名。洞口朝西,宽5—10米,高7—20米,已探明达300余米,洞口右侧岩石刻八个楷书大字,“花开洞口,水到人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龙泉洞内有钟乳石,四时滴水,冬暖夏凉。洞内悬崖处有季节性瀑布,落差85米,非常壮观。据有关人士勘测,此洞长4000余,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太和云雾:位于大冶市殷祖镇董家口林区,主峰太婆尖海拔980米,为黄石地区群山之冠。北望龙角山,南瞰蛤蟆伏,四季云雾变幻。云起时,遍山弥漫,登绝顶,观日出,蔚然壮观。龙角朝暾:位于太婆以北,主峰海拔786.9原名龙耳山,唐于宝四年玄宗皇帝改名为龙角山,以其“日出光先照其巅,将雨则有云起”的特点而得名。山上有岳飞洞、仙人桥等胜迹。双泉古刹:位于殷祖镇面山西北麓畈段村境内的郑山林,距南峰花犹树2.5公里。以庙后的两股泉水而得名。相该庙始建于唐代,有上、中、下三殿,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后毁于于日寇战火,1946年夏修正殿,上下两幢约300平方米。传说唐代某高僧在此建寺时,后山有两眼山泉,一泉出盐,一泉出油,长年供僧人食用。传至第三代和尚,萌发贪心,将食用不完的油盐私自出卖,从此,双泉再不流出油盐而只流涓涓泉水了。寺庙左侧有两株千年罗汉松,直径约1米,高丈二有余,历经千年磨劫仍苍翠挺拔,实属罕见,现被黄石市列为珍稀树种保护。天鹅饮水:位于南山头主峰东侧山洞中,一人可进,天然庙堂,石壁上有一观音佛像,洞中有一天窗,日月光照正好射在观音脸上。传说观音在此修身取日月之精华,才成为南海观世音菩萨。五龙地宫:位于又泉古刹附近山上,有五个龙洞分布其山,有金宫、银宫、藏宝宫、卧龙宫,主洞为藏龙地宫,竖井而下,双队而行,中间又分东宫西宫,彩彩悬挂,景色琳琅满目。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县,西抵咸宁市,峻岭崇山连绵50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大冶地区革命根据地,也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威震大江南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十二军就诞生于南山头毛宕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红三师、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解决以后,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先后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碑林,恢复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两市”市委、市政府并把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上大冶?大冶有哪些旅游景点

二、大冶式铁矿床成矿模式

大冶式铁矿是鄂东南大冶-黄石一带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富铁矿类型。

一、区域地质环境

大地构造位置:鄂东南褶冲带大冶陆内裂谷。

主要赋矿地层: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蒲圻组。

控矿侵入岩:石英正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正长闪长岩、闪长玢岩。

云上大冶?大冶有哪些旅游景点

成矿时代:156~115 Ma。

构造部位:大冶台地褶冲带裂谷、金牛大陆边缘裂谷。

主要控矿构造:NWW-近EW向的褶皱、断裂及NNE向横跨褶皱、断裂;复杂形态的接触带。

控矿沉积建造:浅滩-潮间坪颗粒岩相、萨布哈-潮上坪去膏化微晶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相、泻湖含膏白云岩相。

围岩蚀变:矽卡岩化、角岩化;蚀变越强,矿化越好,蚀变带越宽,矿化带越宽。

岩石化学成分:SiO2:5.8%~68%;K2O+Na2O:7.6%~9.5%。

岩体规模:大岩体。

二、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大冶式铁矿中几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如下。

(一)铁山铁(铜)矿床

侵入岩:正长闪长岩、细斑石英正长闪长玢岩或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

围岩:大冶组及嘉陵江组。

成矿时代:K-Ar年龄:矿石中金云母132~149 Ma。岩体同位素年龄148~165 Ma。

构造:接触面呈“S”形或凹凸弯曲的接触带转折处成矿最好。

围岩蚀变:矽卡岩化、磁铁矿化。

温压条件:岩体成岩温度950~1030℃,矽卡岩成岩温度580~640℃。磁铁矿爆裂温度为3组:700~800℃,475~630℃,330~450℃。成岩压力(55~71)×106 Pa。

矿体形态:大矿体6个,小矿体26个。6个大矿体呈不规则透镜体状、似层状及囊状。

矿物组合: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白铁矿。

(二)铜绿山铜(铁)矿床

侵入岩:浅成边缘相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中浅成过渡相为斑状石英正长闪长岩;中浅成中心相为不等粒石英正长闪长岩。

围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

成矿时代:K-Ar年龄:金云母和矿石98~145Ma,岩体黑云母等143~150 Ma。

控矿构造:褶皱变形和褶皱叠加作用明显,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断裂-接触破碎带。

成矿物化条件:岩体成岩温度956~1040℃;矽卡岩中均一温度473~740℃,磁铁矿中最高爆裂温度506℃,大都集中在340~460℃之间。

蚀变:岩体到围岩:(1)钾化带;(2)类青磐岩化带;(3)内矽卡岩化带;(4)矽卡岩带;(5)外矽卡岩化带;(6)类青磐岩化带;(7)泥化带。

矿石:褐铁矿赤铁矿矿石、褐铁矿(赤铁)、磁铁矿矿石。

(三)灵乡铁矿床

侵入岩:闪长玢岩。

围岩:三叠系碳酸盐岩建造。

成岩时代:195±~137±5Ma。

控矿构造:断裂构造发育部位、接触带附近、岩体顶缘。

矿体形态:呈透镜状、扁豆状、似层状。

矿石:磁铁矿-赤铁矿。

(四)王豹山铁矿床

侵入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

成矿时代:67±3~137±5 Ma。

围岩蚀变: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次为矽卡岩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

构造部位:灵乡群底部砾岩。

矿石: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偶见菱铁矿。

三、铁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以湖北省黄石市铁山铁(铜)矿床为大冶式铁矿的典型代表,简要介绍其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床概况

铁山铁(铜)矿床查明铁资源储量为16291.6万吨,平均品位TFe48.79%、Cu0.629%,属大型铁矿床。伴生Cu金属量67.2947万吨,伴生Co金属量级31434吨。

(二)矿区地质

铁山铁矿地质图如图6-2所示。

图6-2铁山铁矿地质图

1.地层

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为第3岩性段薄层状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第4岩性段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其顶部含石膏假晶、鲕状灰岩;第5岩性段薄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角砾状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第6岩性段薄层状、厚层状灰岩,夹泥质条带;第7岩性段厚层状及薄层状、角砾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近矿围岩由于热变质作用,变成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分布于矿体南侧。

2.构造

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陷褶皱带的大冶坳陷褶皱束内。按地质力学观点,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

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是一系列NWW-SEE向的挤压构造带,褶皱、断裂发育。铁山岩体就是沿着次级褶皱构造——铁山背斜北翼断裂带侵入的。成矿前的断裂、接触构造或二者的复合构造,对矿体的形成起控制作用。主矿体均赋存在铁山岩体南缘中段闪长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内。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接触带形成的舌状接触构造的前缘及下缘,是成矿最有利的部位。

3.岩浆岩

铁山侵入体为燕山早期产物,属深源同熔型中酸性岩类,由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及正长闪长岩组成。石英闪长岩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为143~138 Ma。铁山岩体主要由闪长岩(内部相)和石英闪长岩(边缘相)组成。由于钙镁同化混染作用,边缘出现透辉石闪长岩和黑云母透闪石闪长岩,靠近接触带的石英闪长岩常有透辉石化和细粒钠长石化,而黑云母辉石闪长岩则常有钾长石化和方柱石化。

(三)矿体特征

矿床全长约5 km,宽约500 m,面积2.5 km2。共有6个大矿体,从西到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和尖山等矿体。各矿体均产于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受断裂、接触带控制(图6-3)。除尖林山矿体为隐伏矿体外,其他矿体均露出地表。

除尖山矿体赋存于捕虏体接触带外,其他矿体均产在正接触带上。

矿体形态、产状受接触带、断裂和其派生的低序次横断层及大理岩舌状体接触带控制。不同地段矿体形态产状变化较大。在大理岩舌状体端部,矿体厚大平缓,多呈透镜状,如尖林山和象鼻山矿体。在陡倾斜的接触带,矿体呈似层状,其产状陡直且延伸大,如狮子山、龙洞和铁门坎矿体中段。与地层走向斜交的接触带,矿体形态产状较复杂。多呈囊状,并具分枝复合现象,如尖山矿体。

矿体规模和品位变化较大。单个矿体走向延长360~872 m,倾斜延深20~550 m,厚度10~180m。铁矿石品位以铁门坎矿体最高,尖林山矿体最低;铜矿石品位以龙洞矿体最高,狮子山矿体最低。

矿体与大理岩或石英闪长岩接触时,界线清晰。当矿体与矽卡岩接触时,透辉石矽卡岩呈条带状、条纹状,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磁铁矿矿体。当矿体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时,二者呈浸染状过渡,在接触带常出现厚度不等的含菱铁矿和赤铁矿的混合型贫矿体。

(四)矿石特征

矿石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在氧化带中主要为假像赤铁矿、赤铁矿、含铜褐铁矿、孔雀石、赤铜矿和黑铜矿等,次为磁铁矿、黄铜矿、铜蓝、蓝铜矿和软锰矿等。在原生带中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次为赤铁矿、菱铁矿、白铁矿、斑铜矿和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绿泥石、透辉石、金云母、方解石、高岭石、蛋白石和石膏等。

伴生组分Cu以单矿物形式存在,有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和赤铜矿;Co以类质同像赋存在黄铁矿中;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黄铜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中,呈包裹体金和裂隙金存在。

铁矿石的自然类型为磁铁矿矿石、赤铁矿矿石和混合矿石。根据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将矿石划分为6种工业类型:高铜低硫氧化矿石、高铜高硫氧化矿石、低铜高硫氧化矿石、高铜磁铁矿矿石、低铜磁铁矿矿石和含铜贫铁矿石。

铁矿石以他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残余骸晶结构,少见半自形-自形晶粒状、格状、似文象结构。以块状、花斑状构造为主,次为蜂窝状、土状构造,少见角砾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伴生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呈条纹状或浸染状分布于块状磁铁矿中。

铁矿石的化学组分特点是富铁、高硫、低磷,并伴生Cu、Co、Au等有益元素,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铁铜矿床。

(五)围岩蚀变

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石接触带的两侧发育有矽卡岩化、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由闪长岩体到大理岩岩石蚀变分带是:轻微蚀变的钠长石化闪长岩→细粒钠长石化闪长岩→方柱石化钠长石化闪长岩→透辉石(次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化硅化大理岩→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或为轻微钾(钠)长石化黑云母辉石闪长岩→网脉状石榴子石-方柱石化黑云母辉石闪长岩→石榴子石-方柱石-钾(钠)长石化矽卡岩→含铁金云母透辉石(次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

图6-3铁山铁矿床16线剖面图

四、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1.成矿阶段

据矿床铁铜矿化与岩浆岩的相互穿插、包裹、捕虏关系,矿化、蚀变强度的分布,矿体的空间分布,铁山铁铜矿矿床的成矿期次及阶段可划分为:

(1)矽卡岩阶段

本阶段矽卡岩由透辉石、石榴子石、方柱石、硅灰石、钠长石等矿物组成,总体成带状沿接触带方向展布,受接触面形态、产状控制明显,与早期断裂构造也有一定的关系。本阶段矽卡岩以在岩体一侧的内带较为发育,大理岩一侧的外带相对较为微弱为特点。内带中矽卡岩多呈网脉状、囊状体分布,为囊状透辉石矽卡岩→网脉状、囊状(硅灰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网脉状石榴子石方柱石透辉石矽卡岩→稀疏网脉状、脉状钠长石透辉石方柱石矽卡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尖山矿体东段、狮子山矿体中段、龙洞矿体东侧,铁门坎矿体东段偏中间部位。

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测温表明本阶段形成温度较高,在580~680℃。

(2)磁铁矿阶段

本阶段以磁铁矿的大量发育和含水矽卡岩矿物的存在为特征。它主要由磁铁矿、透辉石、金云母、阳起石、绿帘石、磷灰石、透闪石、钠长石、石榴子石、葡萄石等矿物组成,以及镜铁矿、硬石膏、菱铁矿及黄铁矿等。矿石多呈浸染状、条带状、团块状及脉状。本阶段的透辉石粒度较前一阶段的大,自形程度高。在狮子山矿体中见本阶段透辉石、阳起石、磁铁矿成脉状穿插早期铁矿,或胶结早期磁铁矿角砾。在铁门坎矿体和龙洞矿体中,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等矿物组成的矽卡岩在岩体中成脉状,脉内晶洞构造发育,且晶洞内有六方柱状磷灰石和呈八面体晶形的磁铁矿产出。团块状磁铁矿则多见于矽卡岩囊状体内。在铁门坎和龙洞矿体中还见粗晶透辉石、阳起石晶簇嵌布于块状粗晶磁铁矿中。

据测温资料表明本阶段矿物形成温度320℃~560℃之间,形成温度范围较大。这表明本阶段延续时间长,过程较为复杂。

(3)石英硫化物阶段

本阶段以矿物组合较为复杂、黄铜矿含量较高、不具定向排列为特征。主要矿物成分有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闪锌矿、石英、萤石、绿泥石等。它们常呈细小脉状、团块状叠加于前述各阶段之上。本阶段硫化物分布广泛,在各个矿体中均有表现,尤以矽卡岩发育地段及深部更为突出。它常伴有薄膜状绿泥石化现象发生,当硫化物呈脉状穿插岩浆岩时,在脉侧有钾长石化蚀变。

本阶段矿物形成温度不高,黄铁矿和黄铜矿测温结果在200℃~245℃之间。

(4)碳酸盐阶段

本阶段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多呈细脉状或网脉胶结破碎的磁铁矿,或沿磁铁矿石的裂隙延伸,有时贯入闪长岩及大理岩中。这类细脉中晶洞构造发育,方解石常呈完好的自形晶生长在晶洞壁上,除此还见石英、蛋白石、玉髓、针铁矿、黄铁矿等呈晶簇叠生在方解石之上。

铁白云石和石英包体测温结果分别为174~194℃和164~171℃,形成温度均低于上述各阶段。

2.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大冶式铁矿为矽卡岩型铁矿。其成矿模式可以总结如图6-4所示。

1)来自深部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到三叠系大冶灰岩等碳酸盐岩围岩中就位,来自岩浆的高温热液与围岩及岩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各种矽卡岩及其分带。早期的矽卡岩由石榴子石、透辉石等不含水的矽卡岩矿物组成,称为干矽卡岩阶段;随后,随着气液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干矽卡岩矿物被含水的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称为湿矽卡岩阶段。

2)在矽卡岩形成之后,流体变得氧化,热液中的大量铁质沉淀,形成磁铁矿。此阶段称为氧化物阶段,也称磁铁矿阶段,是形成矽卡岩型铁矿的最重要阶段,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及其附近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了铁山、光面垴、铁子山、垴青、刘岱山、铜坑、巷子口、张福山、李村、王豹山、新屋下等铁矿床。

3)随着热液温度的进一步降低,环境变得还原,沉淀形成大量硫化物和石英,称为石英硫化物阶段。

4)成矿作用接近尾声,热液温度更低,形成少量碳酸盐细网脉,称为碳酸盐阶段。

图6-4大冶式铁矿成矿模式图

三、大冶市有几个看守所

一个。根据查询云上大治官网显示,大冶市只有一个看守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黄家献村。大冶市看守所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发展,设计羁押能力已经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超员关押情况突出,且设施老化、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监管场所的安全,也不利于对在押人员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