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那苏联会进攻德国吗

很难!从硬件上看,苏联应该会进攻,但软件上,不支持。

实际上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已经形成了对德的战略布局。苏德瓜分了波兰,但双方也失去了缓冲区,直接见面。在乌克兰方向,苏联有百万大军。南斯拉夫历来是苏俄势力范围。在波兰、乌克兰、南斯拉夫,苏联对德国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包围的布局,同时部署了几百万部队。

而德国的首都柏林非常靠近东部边境。苏德之间虽然还隔着半个波兰,捷克,奥地利,但欧洲的这些国家都比较小,名义上隔着国家,其实就是半个省,几百公里。德国和法国,是两个省之间的战争。

冲突世界 苏联进攻(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苏联当时在德国的东方已经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几百万的部队处于攻击位置。德国还在和英国纠缠,主力部队又都在西线。德国的局面是非常危险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苏联。所以希特勒不敢登陆英国。他要是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英国,苏联在背后搞他一下,就成笑话了。去打英国,自己老家被端了。登陆英国的德军都不知道咋回来了。

即便是不登陆英国,防御苏联。如果苏联先动手,几百万部队打过来,德国也很难招架。苏联已经布好了局,形势非常完美,可以从半月形的阵地出发,几路突击到德国境内。

而且苏联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

战争之前,苏德有互不侵犯条约,是盟友,但最终德国打了苏联,苏联自己也有进攻德国的计划。美国那边虽然站在了英国阵营,但他也有打英国的计划。这些事都没啥好惊讶的,很正常。各国都有参谋部,他们的工作就是提前制定计划,打英国用什么计划,打德国用什么计划,打苏联用什么计划......到时候领导人决定了打谁,直接拿对应的计划就好了。这些计划往往要提前十年八年的制定,不能领导人决定打谁,临时再制定计划,这不行。

传说中的苏联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不用考证,应该是真的,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但这也不代表苏联必然要打德国。打不打,都得准备出来。

冲突世界 苏联进攻(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苏联有打德国的计划,在战略上也已经完成布局,还处于非常大的优势。如果苏联先动手,德国非常难抵抗。所以,希特勒选择了先下手。

从客观条件上讲,苏联完全有可能进攻德国。但在主观意识上,不能。斯大林没有主动进攻德国的勇气,他不敢惹希特勒,也不相信苏联能打过德国。

苏俄历来不擅长打仗。你1万人,我1万人,势均力敌的打仗,苏俄没赢过。苏俄的胜利都是你1万人,他5万人,你死5千,他死2万,这么赢的。

苏德战争之前,一战,德军两线作战,主力部队在西线,东线用少量的部队就歼灭了几百万沙俄军队,打得沙皇俄国解体。而且东线德军也打到了莫斯科附近,苏联政府最后和德国签订了卖国的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光了国库里的钱。

这个时期,斯大林是局内人,完全参与了,也完全了解。

一战以后,苏联和刚建国的波兰打,几十万,近百万的苏联红军和十几万的波兰军队打,最后又是苏军被击败,苏联主动求和,和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刚刚复国的波兰从苏联手里夺得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单华沙一次战役,苏军就损失15万人,波军损失5万,还是上面说的,这是苏军几十万打十几万的效果。

而这场战役,斯大林是指挥者之一。

再往后是苏联打芬兰,苏联两亿多人口,芬兰两三百万,芬兰军队两三万人,结果苏联损失了100万人。平均下来每个芬兰军人得打死打伤三四十苏军......无法理解他这仗是咋打的。

在远东的诺门坎,苏联和日本打了一仗。诺门坎战役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看报道都是苏联的坦克有多大的优势,火炮有多大的优势,日本人死伤惨重......最后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笔带过:日本死亡了8千4,苏联死了9千七。

诺门坎战役,苏军人数是日军3倍,坦克数量是日军7倍,更主要的是苏联的坦克比日本的坦克要强得多,多到了没法比的程度。日军的坦克拿机枪就能打穿。按真实战斗力算,苏军坦克得是日军35倍。1辆苏联坦克顶5辆日本小豆坦克。苏军火炮是日军火炮的6倍。火炮数量6倍,炮弹发射量是几十倍。

苏联是重甲部队和日本的轻装步兵打,战果也很匪夷所思,被击毁了400多辆坦克战车。日本100多架战斗机,苏联500多架,最后苏联损失了一半。

但是历来宣传的都是苏联打赢了,日本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实际上是苏联主动要求停战。而且不论是苏芬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都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

一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俄军队的战斗力,低得令人发指。

另一方面是德军的优异表现。一战是德军和英美法俄四个顶级大国打,在这样的围殴下,德国还干败了苏俄。最后德国的失败也不是因为战场上打输了,而是国内犹太人闹革命。所以德国人才不服气。二战初期,德军迅速灭了波兰军队。这时候的波兰军队不弱,如果和苏联单挑,还不一定谁输谁赢,波兰甚至有信心先动手和德国打,很膨胀。可真动起手来,波兰迅速被德国灭亡,不堪一击。

转过年,德国1个多月,灭了当时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法国,就在陆地上灭的他。

苏德战争之前,苏军啥水平,德军啥实力,斯大林自己心知肚明,赤裸裸的战绩都摆在明面,而且他是亲历人。这些希特勒也完全知道,是希特勒轻视苏联,敢打他的原因。

另一方面,斯大林为了发展重工业,拿粮食换设备,造成了乌克兰大饥荒,饿死了几百万人。又在国内搞肃反,杀了很多人。国内的军民有多恨他,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真和德国打起来,部队、人民能不能帮他,是很大的问题。

在斯大林眼里,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德军,部队也并不可靠。他绝对没信心和德国打仗,不相信苏军能打赢德军,也不相信苏军会忠实于自己。独裁者必定是多疑、心虚的。

从以后的事情上也能看出斯大林是怎样的人。朝鲜战争,在中国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他都不敢站出来正面、公开的对抗美国。欺软者必然怕硬,对内残暴者必然对外软弱。德国当年为什么那么霸道?因为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一战之前,他对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是相当的好。现在的工伤保险,法定节假日,都是德国在一战之前很多年就搞出来的。

所以,虽然苏联已经在战略形势上完成对德国的半包围,但想让斯大林下最后进攻的命令,他绝对不敢。

斯大林一直和希特勒有很深的勾结,既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在研究苏联加入德国阵营的问题。斯大林的战略布局,只是政治工作,希望占据有利局面,然后能在和德国的谈判中,多争取点利益。但谈判拖拖拉拉,没有结果,希特勒一方面失去了耐心,一方面也是怕苏联先发制人,于是他选择了开战。

德国发起突袭,斯大林消失了很长时间,一周以后才露面。这期间他处于崩溃状态,知道德国进攻的消息,不知所措。因为在他心里也觉得自己肯定要完蛋的,苏军肯定不是德军的对手。但这应该不是斯大林最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全国军民不支持他,趁乱搞他。主要他是对自己人没信心。他要是有信心,应该当晚就来个慷慨激昂的全国演讲,动员全军,但他没有。

他没信心能挡住德军,怎么可能有信心主动打德国?苏联最后是打赢了战争,问题是斯大林在战争之前并不知道。

苏德战争的胜负,是一件比较绕的问题。德国之所以没能拿下苏联,根本原因是:轻敌。

希特勒对苏联估计不足。而轻敌来自于苏芬战争。两个亿的人口大国,打两三百万人口的小国,损失100万部队。导致希特勒极度轻视苏联。这里的逻辑就有意思了,因为苏芬战争,苏军表现太差,导致德国轻视他。但又由于德军的轻视,导致准备不充分,没拿出更大的力量迅速击败苏联,导致德国战败,苏联保存下来。如果苏芬战争中,苏军表现出足够的强大,希特勒高度重视,最后开战的时候,德国多拿出100万部队,苏联就亡国了......

这100万人,德国完全拿得出,面对德国的进攻,苏联是全国总动员,男人都拉出来参军,德国没有,没有进行总动员。德国是用常备军和苏联打,如果他也全国总动员,多组织一两百万部队根本不是问题。但希特勒一直没进行总动员,因为他总觉得能迅速击败苏联。结果耗的时间长了,精锐部队消耗光了,再动员,晚了。要是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苏联,多动员一百万,两百万,能做到。德国最后投降的时候,还有700万的部队呢。

另外一点是由于希特勒的轻视,认为能轻松击败苏联,导致他没组织统一战线。对苏联地区的人民,对被俘虏的苏军极其残暴。导致苏联军民对德军又恨又怕,只能站在斯大林一边。斯大林最怕的事情,希特勒帮他解决了。

也是由于轻敌,希特勒没能为部队准备冬季服装,打仗磨蹭,不直接进攻莫斯科。

希特斯是这样看待苏联实力的,斯大林也是这么看的。只不过一连串的轻敌,导致了希特勒功败垂成。

二、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底,就在西方国家都沉浸在圣诞节的狂欢气氛中时,苏联却突然发兵攻击阿富汗,动用了6个整师分东西两路对进。凭借自己强大的装甲部队,苏军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达成了既定目标,基本控制了阿富汗的关键要隘。

当时,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场阿富汗战争竟然会将苏联拖入了泥潭,犹如当年美国深陷越南一样难以自拔,十年后只能灰头土脸的宣布撤兵。甚至于,很多人都评价阿富汗战争好比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还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因后果。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南部,虽然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地理环境却非常突出,处于亚洲联通欧洲的“十字路口”,历来就是大国的博弈之地。基本上,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美苏争霸”时期,这里更加的惹人注目。

二战结束后,阿富汗与相邻的巴基斯坦就“普什图斯坦问题”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苏联抓住时机,表示将会坚决支持阿富汗,共同打击当时亲美的巴基斯坦,将阿富汗拉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从此,阿富汗开始亦步亦趋追随苏联,撸起袖子和美国对着干。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引起了苏联人的不满。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主政后,苏联的对外政策更加激进,而且不仅仅针对英美等国,还采取了一种“非友即敌”的标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对于阿富汗的“中立”或者“骑墙”态势愈发不能接受,于是决定扶持新的代理人。

1973年,苏联暗中支持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国王的统治后成立民主共和国。达乌德在执政之初,急于讨好苏联,竟推行了非常露骨和谄媚的亲苏政策,招致国内各支部落和宗教势力的反对。

对此,达乌德采取了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压。结果,就连原来采取观望之势的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不干了,共同对付达乌德。受此影响,他又调整了对苏的政策,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讨好,最终在政局不稳下被推翻了。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执政,他们成为了苏联新的代理人,苏、阿之间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一年后,哈菲佐拉·阿明通过政变上台,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和国防部长的职务,成为了阿富汗新的领导人。

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阿明坚决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主张奉行一条独立的民族主义路线。甚至于,他还主张与英美进行积极接触,利用在大国之间搞平衡,逐步增强阿富汗的实力和地位。

对于苏联而言,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豪横的勃列日涅夫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发起“最后的战役”。1979年底,苏联重兵入侵阿富汗,并很快攻占了首都喀布尔,还在当日夜就攻陷了达鲁拉曼宫,将一国领导人阿明击毙。

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成为了自己的傀儡,妄图彻底将阿富汗变为自己的附属。可惜,这位新代理人无论从能力还是资历都远远不及,根本无法安稳阿国内的局势。

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赤裸裸的侵略,毫无国际道义可言。而且,苏联人还简单粗暴地击毙了该国领导人,终于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

在英、美等国的鼓动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强烈谴责苏联,纷纷要求它立即撤军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的一系列问题。1980年1月,联合国专门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对苏联施加压力。

一意孤行的勃列日涅夫竟然完全不以为然,坚决不同意从阿富汗撤军。而作为“美苏争霸”的另一方,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打击苏联的机会,它公开号召全世界抵制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夏季奥运会。

最终,包括中国在内的67个国家都抵制了这场奥运会。而且,即便参加赛事的许多国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苏联的抗议。

随着战争的深入,阿富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逐渐地,阿富汗人回过味来了,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苏联人的侵略。于是,阿富汗国内的各种势力都开始抵抗苏军,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各种反苏力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搞得苏军疲于应付。

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勃列日涅夫在盛怒之下向阿富汗派驻了更多的军队,企图暴力镇压这些抵抗者。结果,苏军完全陷入了四面楚歌当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都成为了隐痛。

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终于下定决心从阿富汗脱身,开始就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展开多方谈判。自此开始,阿富汗问题终于出现了转机和希望。

1988年,通过数年的谈判,各方已经达成了解决方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日内瓦共同签署了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就联合国监督、难民返回、边界争议等方面都达成了书面协议。

1988年5月15日起,苏联按照签订的合约开始撤军,并在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至此,苏联才终于从阿富汗的泥潭中拔了出来,只留下了破败不堪的阿富汗。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历史真的很精彩!

三、苏联巅峰时有多强大

首先强大的概念是什么?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还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上?

如果要说苏联的巅峰时期的话,其实也就是美苏争霸的那段时间。毫无疑问,那段时期的苏联可以说是红魔,让人又恨又怕。

当时的苏联除了国土面积超过了2200万平方公里,比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还要大。不仅仅是领土庞大,最强大的时候人口达到了2.8亿,并拥有350万常备兵力,预备兵员超过2000万。

陆军方面:拥有6.5万辆坦克(如果加上华约的话坦克苏联超过了10万辆)、7.5万辆装甲车、4.8万门火炮,这么强大的装甲力量足以一周之内横扫欧洲大陆,尤其是在核力量上,核弹头的苏联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而且战略火箭军拥有28座基地、300个发射控制中心和140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在1975年时期,苏联核弹头达到1628枚;

空军方面:最强的时期装备各型飞机上万架,即使在解体之前仍然保留着强大的空军实力;

海军方面:巅峰的苏联时期拥有8艘航母、30艘巡洋舰和262艘核/常潜艇。

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方面,苏联比美国还差点。1965年到1975年期间,苏联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62%-67%,当然,当时苏联的人民的福利还是蛮高的,各种的免费,从教育到医疗,很多都是各国羡慕的对象,并不是传言的那样的贫穷国家。尤其是苏联的钢铁产量,1976年苏联钢铁产量为1.42亿吨,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为4.9亿吨,美国为4.1亿吨,在1974-1980年间的石油危机中,苏联至少靠石油赚了1200亿美元。所以当时的苏联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工业和科技方面,苏联和美国基本的是旗鼓相当,当时在某些方面苏联可能会强一点,比如航天科技,苏联一直是领先美国的,无论是探月工程,还是火星探测,还是太空行走,空间站,苏联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工业方面苏联绝对超过了美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联本身就是一个重工业大国,看他的钢铁产业和军事科技力量就很清楚,当时缺点是轻工业体系基本没有,农业更是惨淡。传说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的时候,在东北买4个热水瓶就能在苏联换回1台拖拉机,10吨猪肉可以换1架战斗机,就连2瓶二锅头都可以换5只精良的手枪和几百发子弹。

可惜如此强大的国家在没有任何国家入侵的情况下却解体了,一个国家过分的穷兵黩武的结果就是耗尽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最后人民不堪重负,加上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让这个曾经的强大国家终于走入了万丈深渊。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家底,其中还包括7000多枚核武器。不得不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还记得马卡洛夫说道,我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可是已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