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龙球锻炼的目的
在感统教具里,有一个教具叫颗粒大龙球。接触过感统训练的人,或者有点感统常识的人,都知道,颗粒大龙球多是用来做触觉系统刺激训练的。
但是,这样定位颗粒大龙球未免有点大材小用。就好像,我们的手除了能用来拿筷子,还能写字,穿衣,码代码一样,颗粒大龙球在锻炼到孩子触觉系统的同时,还能用来锻炼孩子其它感觉统合能力的目的。
下面,小艾就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一下颗粒大龙球,以便我们家长能在平时的家庭作业中,灵活运用,也让我们的颗粒大龙球真正地实现物尽其用。
(1)减敏训练
做法:让孩子躺在地上,家长拿着颗粒大龙球在孩子的身上滚来滚去,通过颗粒和孩子的接触,降低孩子的触觉敏锐度。
训练时间:15分钟。
用颗粒大龙球做减敏训练,是最常见的,操作起来也是最简单的。当然,颗粒大龙球的减敏效果也是最基础的训练,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触觉敏感,一定要坚持给孩子做,这样才能起到降低孩子敏锐度的效果。如果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那对孩子的触觉敏锐度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而且也不利于接下来的其它训练。
(2)身体协调训练
做法:让孩子俯卧或者仰卧在颗粒大龙球上,然后家长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家长的手抓握孩子的脚踝部位)。切忌在摇晃的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过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训练时间:10分钟。
如果孩子的减敏训练做到位的话,那么孩子就不会抗拒与大龙球的亲密接触。因为颗粒大龙球是圆的,孩子在仰卧或者俯卧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自己不掉下去,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身体变化动作和大龙球的接触,才能达到身体协调和配合的作用。
(3)力量训练
做法:让孩子用手拍大龙球,或者用脚踢大龙球。
训练时间:20分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孩子来说,力量的增长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拍大龙球,可以起到锻炼孩子手臂力量的目的。同理,踢大龙球锻炼的就是孩子的腿部力量。孩子的力量增大了,对于前庭和本体感的训练,也是大有益处。如前庭训练中的滑板训练内容,就有一个飞机式,如果孩子手臂没有力量,就很难保持一个标准的姿势,那势必会影响前庭系统刺激的效果。
(4)视觉训练
做法:让孩子推着颗粒大龙球做S型绕弯运动,或者绕障碍。
训练时间:15分钟。
在家里的地板上面可以贴一些直线或者S型的线,让孩子进行推球训练,保证孩子在推球的过程中,不得离开地面上面的线,按照指示线进行练习,以达到锻炼孩子的视觉空间捕捉和视觉追踪能力的目的。
(5)听觉训练
做法:家长拍大龙球,先单拍再连拍,速度也要越来越快,然后用同样的节奏拍。
训练时间:10分钟。
孩子要做到跟家长拍的节奏一样,就势必要认真去听家长所拍出的节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听觉的分辨能力。
二、如何看待“大龙抓娃娃”推币机游戏
我认为“大龙抓娃娃”推币机游戏就是利用玩儿者的侥幸心理来赚钱,因为每一个玩的人都会想自己有机会可以用一个游戏币趣推一堆游戏币,但是能推到游戏里的概率是很小的,除非你非常幸运也很有技巧,才会以一换多,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推不到游戏币的。
三、背滚大龙球的作用
大笼球是直径60一100厘米的弹性充气圆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有着广泛而特殊的作用。
一、大笼球的作用
大笼球上的游戏对增强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非常重要,可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促进前庭体系的发展,强化身体肌肉的伸展能力,促进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对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孩子也有很大的改善。它也是测试孩子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二、大笼球的运用
1.俯卧大笼球
让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孩子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适。注意不要太快,让孩子努力自己去保持平衡,以免滑落到球下。尽量帮助孩子在大笼球上体会、练习如何利用手.脚及头部的运动并保持平衡,保护自己。
孩子在大笼球上如果能抬头挺胸,并将手和上臂上举,则表示孩子的肌肉张力足以抗衡地心引力,保持抗重力的姿态;如果孩子头抬不起来,双手紧张地扶住笼球或不知所措,全身紧张僵硬,表示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不良.指导者可扶住孩子的腿部,协助孩子保持平衡,消除紧张感。
头和双手能顺利抬起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身体倾斜、跌倒或受到意外碰撞时,身体的保护性反射比较灵敏,双手伸展保
护的能力也较强,头部较不容易受伤。相反,重力感不强,姿态不佳的孩子,平衡能力也较差,在日常的活动中常常磕磕碰
碰,遇到突然的碰撞时,保护反射较差,较容易受伤,这类孩子平常动作不够灵活,较胆小,在大笼球上会有恐惧感
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孩子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这时,应注意孩子的头部位置,如果孩子的头部不能很好地稳定地摆在正中间,容易左倾或右倾,便会导致身体往同一方向滑,从大笼球上落下来,表明孩子的前庭平衡发展不足:因此,大笼球可以测试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
2.俯趴小笼球
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趴在上而,双手双脚接触地面,自己操作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或转动,带动弹力球在腹部下面滚动,以强化孩子身体各部对重力的协调感。
3.仰卧大笼球
让孩子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孩子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注意提醒孩子留意体会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帮助他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这对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很有帮助。
4.倚靠小笼球
将小型弹力球放在墙脚,让孩子颈、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动身体使球在身体和墙壁之间滚动,或晃动身体使之受到挤压。也可将小型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背后或腰下,让孩子自己去滚动。
5.坐上大笼球
将孩子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孩子由指导者扶着孩子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右推动,让大笼球在孩子的屁股下面做前后左右的转动。也可扶着孩子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些的孩子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笼球的稳定,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上下振动。这项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平衡反应,强化肌肉、关节的伸展能力,促进前庭体系的发展。
这项游戏之前,应先作好前项俯卧大笼球游戏,让孩子熟悉大笼球的重力感后,再进行此项游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不会强烈排斥.
延伸的活动:
(l)让孩子坐在大笼球上,由指导者协助保持球的稳定,指导孩子双手平举或叉腰保持平衡。
(2)让孩子坐在大笼球上,一名指导者协助扶持住大笼球,另一名指导者递球和小圈圈给他,让他伸手接球并将球投入指定的篮子或将小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上,也可由另一位指导者与他作地、接球的练习,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运动企划能力。
大笼球上的游戏可以持续摇晃60下到200下不等,对不适应的孩子,可先做20下,逐步增加到60下,才能发挥调整重力感的功能,以后慢慢增加,可以强化孩子对自己身体操作的信心及勇气。
6.坐小笼球
可将小弹力球放在孩子的屁股下,鼓励孩子屁股使劲往下压,设法坐扁屁股下的弹力球,还可让孩子坐在球上做各种游戏,如跟孩子面对面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戏或拍手游戏等,及抛、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戏,
7.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孩子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动和压挤,对孩子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孩子特别喜欢较强烈的压力,表示触觉反应不足,如果只要求轻轻不断地压,表明一切正常。触觉过分防御的孩子,敏感度较强,多不愿接受滚动和压挤,可先对腹部(仰卧时)和背部(俯卧时)进行压挤,因为这两个部位容易接受一些:等孩子适应以后,再尝试压挤孩子的腿部和足部、臂部和手,由于足部离大脑最远,多压挤刺激足部,有助于大脑和身体间的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在孩子身上加上毛巾,还可把大笼球内的气放掉一半,这种改变可让孩子感受到重力感的变化,对前庭-触觉的协调刺激有特殊效果。
8.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放置于孩子前面,孩子向前滚动时用手可
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孩子的脚协助孩子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在缺乏重力感的大笼球上作抓东西的动作,可以强化手眼协调、双侧均衡操作控制,协助孩子练习运动企划,对孩子语言发展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帮助很大。
9.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孩子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