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戚继光官居几品,属于现在什么职位

戚继光最后做到了蓟州总兵,左都督,加少保。如果要跟现在的官职比对起来比较难,因为这几个官职相对应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大致可以比作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上将军衔。

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洪武十三年(1380)诛胡惟庸,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一员。各都督府通过都司统领京卫及外卫之兵。

官居几品 古代,最高官居几品

明中叶后,各卫仅存空名,都督遂为虚衔,领兵之官须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等衔,始有统军实权。

扩展资料:

在蓟辽期间,建立中国古代第一支火枪骑兵队,编练了达3万余人的车步骑营,攻击力强,速度迅捷,非常适合在西北荒漠地区开展军事行动。明代为有效防御蒙元,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称之为九边重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

蓟镇负责直接拱卫京师,在九镇中最重要。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在修建自己负责的这段长城时,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

采用砖石或砖石木结构,在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一些关键部位加修支墙和挡马墙,整个布局严谨,攻防兼备。经现代专家鉴定,其负责修建的金山岭长城段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官居几品 古代,最高官居几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二、古代,最高官居几品

九品十八阶

古代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未入流者为吏。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三、宋代侍中官居几品

宋代(辽金)

宋时甚少除授,从太祖至神宗,拜侍中者仅范质、赵普、丁谓、冯拯、黄中庸五人。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宰相,行侍中之职。辽、金时期的侍中也多是三公的加衔,也有专职的,比如辽国的侍中萧思温,拥立辽世宗,金国的丞相、重臣多有侍中加衔。

元代

元时设中书省,以中书令丞为宰相,平章、参政为副,不设侍中。期间曾有设门下省之议,不果。祭祀时以他官充侍中以备礼仪所需。

明清

明初废中书省不设宰相,无侍中之任。建文年间曾设侍中,正二品,位次尚书,在侍郎上。成祖即位后废。清朝不设宰相,与明代同。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旧唐书·职官志》: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晋,始置门下省。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降(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东汉时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隋代因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侍中为“纳言”,唐初沿称,后仍复称侍中。

《新唐书》:“周制,大宗伯郁人,下士二,掌祼事。汉无郁人,用近臣。汉世侍中微甚,籍孺、闳孺等幸臣为之。后汉邵阖自侍中迁步兵校尉,秩千石,其职省起居,执虎子,盖亵臣也。今侍中位宰相。”

高宗曾改为左相,武则天时曾改为纳言,玄宗开元时曾改黄门监,玄宗天宝时又改为左相,肃宗至德时复原名。宋时甚少除授,从太祖至神宗,拜侍中者仅五人,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宰相,行侍中之职。辽、金时期的侍中也多是三公的加衔,也有专职的,比如辽国的侍中萧思温,拥立辽世宗,金国的丞相、重臣多有侍中加衔。元朝时候的侍中职权开始下降,虽然也是丞相加衔,专职的侍中只是礼官、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