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典故

《三国演义》吕布戏貂禅,英雄难过美人关。

1、故事内容

美人关,英雄难过美人关出自哪首诗

吕布,字奉先,是东汉末年名将,勇力过人,但无计谋。他原为丁原义子,后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投降董卓,并拜董卓为父。董卓以吕布为心腹,仗恃吕布的英勇,凶杀暴虐,阴谋篡夺帝位,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司徒王允忧心如焚,一天深夜,扶杖步入后园,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一看是歌女貂蝉。貂蝉容貌美丽,歌艺精湛,心怀忠烈。时常见王允两眉紧锁,必有国家大事,但又不敢动问,因此在后园里长叹。王允问她原因,她向壬允吐露了心事,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王允见她忠义可靠,想用她使个“连环计”,引起董卓与吕布火并除去董卓,便把这计策说明了。貂蝉慨然答应。王允将貂蝉称为自己女儿,先许给吕布为妻。过了几天,又将貂蝉献给董卓为妾。貂蝉进董卓私邸后,王允又对吕布讲:“董太师知道小女许配将军,要为你办洞房花烛之喜。”吕布回去:听不到一点消息,问董卓的侍妾,都说:“夜来太师与新人共寝,至今未起。”吕布大怒,潜入董卓卧房后窥视,看到貂蝉在窗下探头。貂蝉看见吕布,故锁双眉拭泪,吕布心里恼恨,但无可奈何。

一日,董卓入朝议事,吕布乘机闯入相府,在花园内会见貂蝉。两人在凤仪亭山盟海誓,难解难分。貂蝉假装要自杀殉情,并用话激恼吕布,吕布义愤填膺表示一定要杀掉董卓。董卓回府遇见吕布与貂蝉在一起,不觉大怒,抄起吕布放左一边的画戟就刺,吕布慌忙逃走了。貂蝉又在董卓面前哭哭啼啼,说吕布调戏她,更使董卓恼怒。自此,父子反目,视若仇人。王允再笼络吕布,定下计策,假说汉帝要让位给董卓,乘董卓入朝时,命吕布把董卓杀掉了。

2、人物介绍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美人关,英雄难过美人关出自哪首诗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的美女,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其为山西忻州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也有人真根据实物和史料作出另一个推断,貂蝉极有可能是河北邯郸永年人。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什么意思

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大英雄,他本身也是人,使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了七情六欲自然就难以战胜,难以过关,“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原话是出自《三国演义》: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后来这句话一直成了一句谚语,为的就是说明人在这世间,“情”是最难以跨越的一道坎,普通人会有各种羁绊,但是作为英雄来讲,他们志在天下,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羁绊,但是唯一逃不过的就是“情劫”,其实我认为,这句是人的一种生理特征而已,我们都知道异性相吸,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一般人能够改变的了的,况且还是个美人,那就更难以跨越了。

在古代的英雄事迹中,其实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的现象都是非常常见的,这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并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一个人在面对美好事物的时候,必然会被其吸引,再加上异性相吸,这就更加使人难以自拔了。

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就是吕布与貂蝉,吕布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将领,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由此可见吕布在当时是何等的英雄啊,当时这样的英雄最终也是逃不过美人关的。司徒王允为了能够杀董卓,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再将貂蝉嫁给董卓,使他们父子二人反目成仇,最后吕布杀了董卓,正是因为吕布躲不开貂蝉这一劫,才会亲手杀了董卓。

三、英雄难过美人关出自哪首诗

英雄难过美人关并不是诗句,而是一句俗语。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唐代诗人曹松的《己亥岁》。

原诗如下:

《己亥岁二首·其一》——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白话释义: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扩展资料:

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880)。”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年)的干支,此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880年)追忆前一年时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