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反问句大全加答案
1、通过学习,我的思想很大的提高。
改为反问句: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怎能不提高呢?
2、这本书是你的。
改为反问句:这本书是你的吗?
3、这朵花是红色的。
改为反问句:这朵花是红色的吗?
4、我这会儿不舒服。
改为反问句:你认为我这会儿不舒服?
5、这件事我知道。
改为反问句:难道这件事我不知道吗?
二、一个人生活有哪些小学问呢
一个人生活,最需要注意的三件大事:
一、近邻关系的建立
近邻关系,不见得一定是交心的朋友,也不一定是字面上那种邻里关系。
近邻关系,是几年流行的一种交际说法:
你们住的地方离得不远,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交情,互相信任,而且可能有共同的爱好或是类似的观念。
你们可能都是独居者或者来大城市打工的人,你们彼此心照不宣的愿意帮助对方,无论是在生活娱乐,还是危急时刻愿意伸出援手。
你们不见得是那种一见如故的“铁子”,但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阂,你们都是在社会上经历过一些风雨的人,
所以,你们格外看重“伸手就能拉一把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近邻关系,一个人生活,无聊时彼此能够解闷,烦躁时能够找个离得近的朋友说说话走一走,
尤其是关键时刻,比如生病了,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求助对方帮忙。
近邻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条件:
远亲不如近邻,有些时候,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一个面对,
遇到难过去的坎,有个人帮你,愿意帮你,绝对是一件好事。
二、养成随手记的习惯
一个人生活,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饮食起居,到缴各种费用,虽然现在网络支付很发达,但难免有些事情是需要你亲自“跑一趟”的。
在这个之后,随手记事,不仅可能有效避免忘记重要的事情而导致“白跑一趟”或者“再去一次”的尴尬局面。
更重要的,是随手记录的习惯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情可以放在一起做,处理问题的轻重缓急,
记录,能让你更直观的去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
以及自己目前的生活情况。
这就如同写日记一样,表面上是记录生活,实际上是通过日记来了解自己。
一个人生活,难免孤单寂寞,情绪难免会有一些波动,
情绪有波动,就容易忘记事情,也容易把一些事情看得很重很重。
有一个记录的地方,就可以通过文字来客观评估自己,从要买的东西,到自己今天的所思所想,从“未完成”到“完成”,
你记录了,不仅是该买的东西买了,该做的事情做了,
你也在记录着,今天的你怀念了什么,明天的你忘记什么。
三、熟悉的地方
一个人生活,最容易得什么病?
心病。
为了防止得心病,我们会定期跟朋友聊聊天,跟远方的父母亲人交流感情。
这是为了疏解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心事,说出来,表达出来,就会好很多。
但这点来说其实是不够的,或者说,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熟悉的地方去放松。
比如家门口的咖啡馆,回家路上的夜宵老店。
一个人的周末,在咖啡馆里愣愣神,听听与自己无关的喜怒哀乐。
加班回家,去吃顿夜宵,让食物的滋味,
微暖你的胃,也微暖你的心。
我们需要一个地方去释放自己,这并不是说一定是释放自己的坏心情。
而是找一个熟悉的地方,让自己的心情沉寂下来,
不想,只是体会;不说,只是默默而往。
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场孤旅,
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法,
让这场旅行,走的舒服,
走的惬意一点。
三、《小学问》读书感悟
第二章第四节
今天的罗胖60秒,茅明睿老师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在全国的诈骗犯中,双鱼座的人比例特别高。这里并没有冒犯双鱼座群体的意思,因为茅老师本身也是双鱼座。
那这说明双鱼座的人爱搞诈骗吗?不可能。也许真相恰恰相反:诈骗犯不限于某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有可能出现,但由于双鱼座的人比较实在,结果被识破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出现了“双鱼座比例特别高”的说法。
不同的解读角度,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分析和结果。这让我想起《小学问》这本书里一个同样有趣的话题。
第二章第四节讲到了一个有趣的思维误区:因果倒置。你能分清原因和结果吗?相信很多人会说,这不简单?因为后面是原因,所以后面是结果。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个说法是“艺高人胆大”。意思是因为技艺高超,所以人更大胆。但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胆大艺更高”。意思是因为胆子大,勇于尝试,所以技艺更高超。从例子看出,命题成立,逆命题也成立,表示因果是双向的,既是因,也是果。这样的情况就是“互为因果”或者“对立成因”。
说个复杂一点的例子。有个研究称:每天清晨给伴侣一个吻的人,收入会比没有这种亲密表现的人高出20%~30%,平均寿命也会多五年,遭遇车祸和患上职业病的可能性也更低。乍看之下这真是个神奇之吻,能吻出这么多功效。
仔细想一想,上述例子其实把因果倒置了。如果这样想:正是这些收入比别人高20%~30%的人,会有更多金钱投入到营造亲密关系中去,更有条件远离职业病和车祸这样的不幸。把因果互换后,更经得起推敲,更符合常理。
如今形形色色的分析、研究,有原因有结果,但却似是而非,很容易被带到沟里而误信。我们一定要换个角度去思考,会不会“互为因果、对立成因”?有没有“因果倒置”的现象?才不会被这些说法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