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框架结构如何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分层法.
在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假定:
(1)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他楼层的框架梁的影响不计,而仅在本楼层的框架梁以及与本层框架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
(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计算过程可如下:
(1)分层:分层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为固定端支承,
(2)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用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进行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而分层计算所得的各层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结构中相应层次的梁的内力.
(3)叠加:在求得各独立刚架中的结构内力以后,则可将相邻两个独立刚架中同层同柱号的柱内力叠加,作为原框架结构中柱的内力.
叠加后为原框架的近似弯距图,由于框架柱节点处的弯矩为柱上下两层之和因此叠加后的弯距图,在框架节点处常常不平衡.这是由于分层计算单元与实际结构不符所带来的误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对节点,特别是边节点不平衡弯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框架结构水平荷载作用下得计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反弯点法.适用范围是横梁线刚度与柱刚度之比大于等于3时,且假定楼板为刚性.底层柱反弯点距下端为2/3层高,其余各层柱子的反弯点在柱中点位置.反弯点处的弯矩为0,剪力不为0.
2,D值法,也叫做修正后的反弯点法.柱的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框架的层数,柱子所在的位置,上下层梁的刚度比值,上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的比值以及荷载的作用形式等.反弯点位置确定后,柱剪力,弯矩的计算与反弯点法相同.
3,门架法,门架法假定梁柱的反弯点位于它们的中点处,柱中点处的水平剪力按各柱支承框架梁的长度与宽度之比进行分配.
二、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水平面积的总和,涵盖了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具体来说,建筑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结构面积+辅助面积+套内使用面积。
在建筑设计中,计算建筑面积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通过精确计算建筑面积,建筑师可以合理规划建筑空间,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层数、高度等。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住宅建筑,建筑面积通常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公摊面积和墙体面积等;而对于商业建筑,则可能还需要考虑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等因素。
此外,建筑面积的计算还涉及到一些专业的建筑术语和计算公式。例如,“有效面积”是指建筑物内部可使用的空间面积,“结构面积”则是指建筑物结构所占的面积。这些术语和公式的掌握对于准确计算建筑面积至关重要。
总之,建筑面积是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精确计算建筑面积,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利用建筑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三、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方法
网架结构应进行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变形计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地震、温度变化、支座沉降及施工安装荷载等作用下的内力、变形进行计算。
1、普通网架与网壳结构。
2、斜拉网架与网壳结构斜拉网架与网壳结构通常由塔柱、拉索、网架与网壳结构组合而成,是大中跨度建筑一种形式新颖、协同工作的杂交空间结构体系,它具有增加结构支点、减小结构挠度、降低杆件内力、发挥高强拉索优势等特点,也是一种内部空间宽广、造型新奇、颇有景点特色的大跨度建筑。
3、预应力网架与网壳结构把现代预应力技术引用到网架与网壳结构中去,可起到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挠度、改善内力分布、压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从而可降低材料耗量,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预应力网架与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空间结构。
4、组台网壳、网架结构当在单层钢网壳结构上敷设的预制带肋混凝土面板在连接灌缝形成整体后不仅起围护作用,而且起承重作用,从而形成由钢网壳与钢筋混凝土带助壳两种不同材料与不同结构形式组合而成的新型空间结构——组合网壳。由于组合网壳的协同工作,大大改善了单层钢网壳的性能,通常情况下,组合网壳的设计不是由单层钢网壳的稳定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