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国安是什么企业
民营企业。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92年12月29日,前身是北京足球队。在中国足球改革的浪潮中,中信国安集团公司和北京市体育局共同建立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从而迈出了北京足球运动从单一政府管理体制向职业化体制过渡的第一步。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历史最为悠久且始终未曾降级的老牌俱乐部之一,在中国足球界和球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永远争第一”的口号与中赫集团“志者恒进”的企业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
拓展资料:
由主公司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北京国安目前是中信股份有限公司32家一流子公司之一。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是中信集团公司于2011年12月成立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以其大部分经营净资产为出资,全资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280亿元。中信集团(CITIC Group)是中信股份的股东,1979年由荣一仁在邓小平的倡导和支持下创立。拓展资料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92年12月29日,前身为北京足球队,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职业俱乐部。 1997年2月,在北京市政府和中信集团的批准下,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更名为中信国安集团的运营管理。 2003年12月,中信国安集团和北京国安建设有限公司两家股东共同投资,更名为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公司 2016年1月19日,乐投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共同宣布了深厚的战略伙伴关系。乐视将正式命名为北京国安,并将团队名称改为“北京国安乐电视队”。 2016年10月,与乐富的合作终止。 2017年1月24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股权转让宣传正式到期。北京国安俱乐部股权转让完成。中和土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将成为国安的最大股东,占俱乐部股权的64%。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更名为北京中和国安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在1996年和1997年获得中国足球协会杯第一名,1997年获得中国超级杯第一名。 1995年,他获得了“中国足球协会最快进步奖”,1995年被评为“公平竞争球队”。
二、北京国安历届名单
根据一些观点,北京国安历届队员名单包括英加纳、冈波斯、安德雷斯、卡西亚诺等,后续还有补充名单,例如切尔梅利、巴辛、科内塞、米伦、迪亚戈、马丁内斯、穆萨、阿尔松、马科斯、阿莱克萨、耶利奇、别戈维奇、劳德伦德、罗曼、罗兰德、阿德纳尔多、马古斯、米尔顿等。
三、国足与北京国安的关系
国足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而国安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
首先,国安不等于国足,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北京中赫国安是一支中超球队,国足通常指的是成年男子国家足球队,两者大相径庭,把国安认作国足,然后痛骂国足踢不过县级队,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其次,国安的确著名,也的确在中超算得上有底蕴的豪门,但它是一支职业队,并非“专业队”。
专业与职业,同样是一字之差,同样令网络喷子傻傻分不清楚,但它背后的区别大就大在:职业足球走的是市场化路线,踢得好与差,并不花你作为纳税人的钱,而专业队则是花费国家财政在养。
最后,最重要的是,成立于2013年、作为半职业球队的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也并非是体制内概念里的“县大队”,击败国安的这批队员,多是中超梯队出身、有过8-10年职业训练的准职业球员。
据泾川文汇领队姚军介绍,球队目标是冲击乙级联赛,202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目标球员。俱乐部现有注册球员150余人,拥有中冠球队一支,19岁和17岁年龄段的梯队各一支,另外还有一支业余球队。在足协杯中战胜国安的即是俱乐部的这支中冠队,30名队员平时都在广西北海训练,来自深耕足球青训的北海极驰俱乐部。
至于营销号编的“职业”段子,领队也觉得很搞笑:
“网上还说我们的球员有外卖员、做牛肉面的、卖水果的,其实我们哪里来的时间送外卖呢?我们基本每周都得训练8-10次。”
那么,作为中超老牌球队的国安为什么会输给初出茅庐的泾川文汇,这里面其实大有玄机。
对包括国安在内的众多中超球队来说,在如今赛场内外的不利形势之下,能不拖欠工资都算家大业大了,不要说足协杯是鸡肋,连以往争着抢着要去的亚冠都沦为应减尽减的“成本”。国安的确有轻敌之弊,可如果真的想赢球,哪怕泾川文汇把它研究透了,只要它拿出主力加外援的配置,想不赢都难。
首先,国安的11名首发,除了是全华班,更有5名U21球员,当然算不上尽遣主力;
其次,国安是倒在了点球大战,在点球决胜的情况下,弱队与强队的优势本身就拉到最小,令结果充满偶然性;
再次,低级别弱队在杯赛中战胜强队,在高水平的足球国家也经常发生。比如2017年,英国第五级别英议联的半职业球队林肯城,就在客场以1:0的比分绝杀英超球队伯恩利,杀入了足总杯1/4决赛。
林肯城和伯恩利所属级别相差的跨度,比中超和位于国内第四级别的中冠的跨度更大。伯恩利球迷当然也会痛骂球队的糟糕表现,但无论如何不会像国内的营销号这样,炮制一个类似“三狮军团输给街道办”的假新闻。
其实当我们了解了泾川文汇的人员构成,便可得知虽然比赛结果是爆冷,但远不是什么“民间草根掀翻了职业球队”。
沉迷于“业余战胜职业”叙事的人,骨子里都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基因。在这种轻浮的段子背后,不仅失利者被编排、被辱没,成功者这一路上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好像也变得无足轻重。
韩寒曾在一篇亲身经历造就的文章中,给网友科普过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要拿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
当年他20岁,与一批常年踢球的朋友在江湾体育场约了一场慈善赛,对手是一支职业俱乐部的低年龄段梯队,也就是一群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儿童。
比赛刚过了20分钟,韩寒所在的上海高中联队就被足球少年们灌了20个球,自诩“金山齐达内”的韩寒大多数时间连球都摸不着,完全被遛猴。上半场结束后,这场比赛就被裁判终止,直接进入慈善募捐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