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十大风俗

重阳节的十大风俗包括: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佩香囊、挂艾叶、喝茱萸粥、插茱萸、穿素衣和系茱萸。这些风俗都具有寓意,比如登高寓意着追求更高更广的志向,赏菊象征着赏品德高尚的人,吃重阳糕则象征着升迁发财、家庭美满。在这些风俗中,人们可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庆祝健康、吉祥和长寿。

二、重阳节规矩

以下是一些重阳节的规矩和传统习俗:

辟邪翁是人们经常在重阳节

1.登高远眺:重阳节登高是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前往山野或登高塔,欣赏秋天的美景,并祈求健康和长寿。

2.插茱萸: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物品,所以在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茱萸或用茱萸泡水喝,以求驱邪避邪。

3.赏菊: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人们会赏菊、吃菊花糕等,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4.喝菊花酒:菊花酒被认为是一种能够祛病祈福的吉祥酒,所以在重阳节时,人们会喝菊花酒来祈求健康和长寿。

5.祭祖敬老:重阳节还是祭祖敬老的日子,人们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祭祖、探望老人,表达对祖先和老人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辟邪翁是人们经常在重阳节

6.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以米粉制成,上面加上各种小果脯和枣子等,寓意着步步高升和健康长寿。

这些是重阳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和规矩,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习俗可能已经逐渐淡化或被其他活动所取代。

三、重阳节人们喜欢做什么事

习俗1、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习俗2、佩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习俗3、赏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习俗4、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习俗5、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秋高气爽,很多住在山区的人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其中篁岭晒秋最为出名。

习俗6、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习俗7、喝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习俗8、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达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

四、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可以驱虫祛湿、逐风邪,于是人们将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佩带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如此,历代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