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真的有飞檐走壁的武功吗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看过武侠剧,都知道那种飘飘欲仙来无影去无踪的轻功。飞檐走壁一词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
也指的是练武功的人身轻便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武侠小说都是来形容武艺高超的人,能够跳房上瓦越过墙壁,而且用的最多的传说之一就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一。
轻功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中一种真实存在的功法,练习轻功并不能使身体变轻,却可以大幅提高奔跑跳跃能力,可以使身体站立和行动。但是不能承重物体之上和运气提气借用轻小物体腾飞空中,算是属于武术类的术类。
练习轻功的方法非常繁琐,并家辛苦,还不容易练成。但是对于武术名家来说,对于历代武术大师来讲,都是十分重视轻功的练习。像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燕子李三,万籁声,陈师行等。在武侠里面主要呈现在武当,峨眉,少林和民间传统。别名又叫水上飘,踏雪无痕,走壁功。
而且古代轻功也确有记载,只不过没有武侠剧,玄幻小说,还有电视剧里面那么的夸张。听老前辈和一些老师傅口中说过,清宫是一种专注于弹跳训练和跑步训练的一种功夫(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跳高,跳远,撑杆跳)。练成轻功,纵身上一个平方,二层小楼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要翻越高墙,需要借助长段距离的助跑。更有能耐者可以抠砖缝,爬楼房,爬城墙。
个人认为古代是有这种飞檐走壁能人的。居然有记载,而且有燕子李三这种侠盗记录。就说明飞檐走壁这种功夫是没有虚构的,并且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里面也有这种功学。
只是不像武侠剧那种太过于虚假,不符合实际。我们只要想想在部队里面,那些各种做训练的兵哥哥们,他们也要攀爬各种障碍,各种训练科目。其中就包括,类似我们飞檐走壁的这种科目。
总之一句话,世界如此之大,无奇不有,无所不能。能人遍布天下,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二、怎样练成飞檐走壁
飞檐走壁练习法
整个飞檐走壁功夫的练习项目大致有:跳坑、跳台、点豆、跳沙、带铅、带铁、着鞋、拈功、跳墙、游墙等几种。
跳坑
跳坑练习是在初级功顶功练至直膝仅用弹轻跳起一尺后接着进行的。开始练习跳坑时,先挖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后、向左、向右,分别练习纯熟,能轻灵而上后渐渐加深坑的深度,直到达到超过头顶一二尺左右。以后再带铅如法练习,功夫日深。
跳台
跳台与跳坑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仍有所区别,两者可同阶段练习。练法,先做跳台,起始三尺左右,逐步加高。先是面对跳台,再背向、左侧向、右侧向分别练习,以跳上不发出声响为好。
点豆
点豆功夫,必须在跳坑、跳台功夫练成后才能进行。练法与跳坑、跳台同,只不过在起跳的地面上铺一层木板或石板,并在板上再铺一层黄豆或豌豆。开始时注意滑倒,本法主要是练习逐渐减少脚下的借力,功成后,可借微小力量跃起。
跳沙
跳沙主要练来回跳跃之法。此法比点豆难度更大,因豆的质地重实,只要能止住它的滚动,有功夫者脚点其上,也还能承受得住。但湖沙细小而松软,很轻的物体点到上面还会留下痕迹。如要求人跳其上而不留痕迹,其难度可想而知。此法是人体完全立于沙上,而是人在坑中跳起,仅用两脚尖轻轻在沙上一点,稍微借力,即返身跳回,沙上不许留下脚点的痕迹。方法是将坑上边沿四周都铺上厚厚的湖沙,然后人立坑中,向前跳起,在脚尖稍微触及沙时,就立即拧身向后一跳,回到坑中;然后向后跳出,如法再跳回坑中,再向左、向右如法练习。
跳沙之法在轻身功夫中非常重要,如果不善于往回跳,则功夫就仍很粗浅。如我们跳入一高墙之内,身子已飞过了墙,却突然发现落下之处是水池或壕沟等,决不能下,此时就可运用这种功夫,回跳出墙。或者飞身跃入,忽然踩上翻板,势必下陷坑,为人所擒。有了这种功夫,脚下只稍一借力,就可飞身而出,不致为人所算。
铁锡碑
带铅、穿铁衣和穿铁底鞋之法,习惯上统称为铁锡碑。当然并非仅是带铅、穿铁衣和穿铁底鞋就能生效,还在此过程中结合跳坑、跳台、跳沙等法同时练习。铁锡碑练功比之空身跳跃可说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功成后,将铅瓦、铁衣、铁底鞋卸掉之时,要逐渐卸去,次序应由上而下,即先脱铁衣,再脱铅瓦,最后去掉铁鞋,在每去掉一样后,要先适应一段时间,再去掉另一样。注意,千万不能由下而上。
一般是先带铅瓦练习,二年后脱去铅瓦再穿上铁衣,三年后,铁衣不脱,再缚上铅瓦。铅瓦需用熟铅制成,先选用较轻的,一般以四两一块为宜,双腿各带一块,每隔三个月加四两,逐渐换上厚重的铅瓦。初练不可贪功。缚上铅瓦时,要用丝棉衬垫在里面,再合在腿上,外面用绷带紧紧缚紧,使它固定,否则在跳跃时,因震动而与腿骨摩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切记,带上铅瓦后,即便在洗澡时,脱下后,也要马上缚上,不能卸下。
一般带铅二年后,就可以穿铁衣练习了,先将铅瓦去掉,穿上铁背心,最初重七斤(古十六两制)。三个月后将铁加重,以一斤为度,以后每月加一次。一年后,铁衣已有二十斤,此时不需再加,再将铅瓦带上,从每边腿四两重开始,约一个月加重四两,加到每腿七斤时,不必再加,将铁背心换成铁袄,从二十五斤开始,三个月后加一斤,加到四十斤为止。此时,仍能行以上功夫,不感到疲倦困苦,功夫也就达到八九成了。
注意,以上加重时间间隔可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延长,待完成适应不觉困苦时再加重。千万不可贪功。
练习轻功的人,对于穿鞋也是十分讲究的,不同常人。开始练功时,先穿较薄毛布底鞋,此时尚无什么功夫,跳纵时容易打滑跌倒,毛布底鞋较涩滞,可以稍为借力。稍后,可将鞋底加厚,使之稍有重量,脚下不致发飘。再进一步则用牛皮制成鞋底,此时借其滑溜的特点,练习爬爪之力。功夫过半后,就换上木底鞋,再进一步就需穿铁底鞋了。每只脚加重到四斤为止。
跑墙
跑墙功夫不是练习腾跃,而是锻炼仅凭两脚尖的功夫,粘住墙面,直升而上的能力。此功从跑板练起,跑板先钉有横木,支起一端,形成一定坡度,先逐级跑上,再逐级倒退下来。逐渐加大坡度,并削底横木的厚度,最后撤掉横木,直至跑板与墙面平贴为止。此功关键全在善于借力、奔跑迅速两点,如稍一迟滞,则立刻下降。
游墙
游墙又名爬壁功、挂画。擅此术者,能以背贴墙,用肘踵之力,在墙面行功,形如壁虎游于墙上,故名。此功与跑墙相近,只是人的位置与跑墙正好相反,跑墙是面对墙面,以两脚尖之力奔跑而上;而游墙则是以背贴墙靠两肘两踵之力而上。此法练习十分不易,能成全功者仅百分之几而已。开始先练习仰卧于地面,在地面上行走纯熟,如蛇行,再在一凸凹不平的墙面上练习,逐渐敲平墙面,日久功成。
拈功
拈功是专练以指借力的,以辅助腾跃之不足。主练大、食、中三指,先练拔桩,钉一直径一寸左右圆木于地面,用三指拔出,交替练习左右手。再于墙上钉立若干横木,露现墙面少许,以三指拈住,使身体悬空,在上面游走自如后即可成功。
三、古代武功真的可以飞檐走壁吗
其实对于飞檐走壁这门武功来讲,在我国的武侠小说当中体现的是非常的全面的,但是呢,这只是作者们为了神话当时主角或者说当时的武侠社会的一种手法,是为了使自己的小说显得更加的有吸引力。
而在现代人对飞檐走壁这件事情的研究以上,也对很多的名门大派的一些大家,去询问他们是否真正的存在飞檐走壁这种武功的秘籍,而得到的答案都是飞檐走壁,虽然说在武侠小说中有所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飞檐走壁是要求你能达到一个非常快的速度,才能完成短时间内的一段路程的,类似于飞檐走壁的这种情况。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跑酷爱好者来讲,他们就是在一定的助跑的情况下可以爬越非常高的一些障碍物。而在我国武当山武当派的之中也有很多的高人可以进行比较迅速的,短时间的类似于飞檐走壁的动作,甚至可以说当速度快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在比较窄的水面上踏出几步也是可以的。
而真正的从科学角度来讲,从物理方面来说,飞檐走壁这个结论是存在的,只需要人们去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重心,保持自己能够在飞檐走壁的时候去达到这一种,踩着空气或者说踩着树枝就可以走出很远一段距离的效果。但是理论终究只是理论,真正的实践并没有出现,我们只能说飞檐走壁这门绝活,是出现在小说中的一种人们对武功高强的一种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