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台湾正体的问题,以及和中文正体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如何用台湾正体输入法输入繁体中文

首先用台湾输入法输入繁体字,最普遍的方法就是使用注音输入法。

台湾正体,中文正体

台湾的注音符号就是ㄅㄆㄇㄈ...举例妈妈=ㄇㄚㄇㄚ=mama

想要使用注音输入法首先必须要有台湾的键盘位置因为大陆的键盘上并没有ㄅㄆㄇ对照:

如果找不到输入法软件,为了快速解决输入繁体字的困扰,可以先下载一个搜狗输入法。步骤如下:

1、去百度搜索搜狗输入法并进去网页点击下载

2、安装并打开搜狗输入法

台湾正体,中文正体

3、找到软键盘的位置并触碰到

4、点击台湾注音得到软键盘。

之后根据注音表,就可以输入繁体字了。

扩展资料:

注音是台湾小学生的基础,如果你想要打注音输入法,就要必须先熟知注音符号的组成文字方式。如果觉得学习注音有点麻烦,不妨直接切换拼音输入法中的简转繁。步骤如下:

1、打开搜狗输入法

2、找到简繁切换,选中繁体就可以了。

台湾的繁体字完全一样吗

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完全一样吗?答案是NO!

2017-06-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香港和台湾用的都是繁体字,但是,港版的繁体和台版的却略有不同,那么问题来了,他哥俩儿的字不同在何处呢?

港版:叹台版:叹

不管是“叹”,还是“叹”,其实这就是一个“叹”字,《说文》解释:叹,他安反,字或作叹。

破译后就是,叹从欠,欠是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所以香港的叹写作“叹”,然而,台湾同胞却看穿了这个呵欠的本质,打呵欠必须要从口出,“叹”就华丽丽的出场了~

港版:为台版:为

港台的这俩儿繁体“为”,本意上啥区别也没有,但显然港版的“为”要比台版的“为”更加古老。

因为“为”头上的爪象形也,人家是从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小篆转化的,而“为”则是由隶书和楷书简化而来,谁辈分高一目了然。

题外话扯一下,因为象形嘛,所以“为”的最初本意其实是母猴儿。

港版:着台版:著

当“着”表示助词“着(zhe)”或是穿着的“着(zhuó)”时,台湾同胞一致写成“著”,而香港同胞则始终与祖国母亲保持一致步调。

港版:粧台版:妆

《说文解字·女部》解释,妆,饰也,从女,本意梳妆打扮,“妆”即是“妆”的简写,而《玉篇·米部》“糚”下云:饰也,亦作粧。

都是“饰也”,那么“糚”就是“妆”字,“粧”也是“妆”字,又有《异体字手册·六画》中:以“粧”为“妆”之俗字。

可见港版的繁体“粧”与台版的“妆”其实互为异体字,不过港版的毕竟多了个中转站,所以啊,台版的“妆”为优先常用。

港版:牀台版:床

这个“床”字繁体,台版的“床”终于是我们认识的床了,可港版的就不同了,《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 pán)声。字亦作床。

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追古溯源,所以港版的床则写作古人吃喝拉撒都窝在其上的“牀”。

港版:裏台版:里

看一眼,我还以为“裏”是包裹的“裹”,再看一眼,它就不是包裹的裹,而是上里下衣的“裏”,“衣内也《说文》”的“裏(lǐ)”,差点儿看走眼了。

所以说论“里”字,还是台版“左衣右里”的“里”比较顺眼。

港版:线台版:线

说“线”的繁体字前,先引用一番《说文》:线,缕也。《周礼·天官》:缝人掌王宫缝线之事。

表面看两句没啥关系,但是有重点呀,《周礼》下面批《注》曰:线,缕也。都是“缕”,都是“线”,港台就是各写各的,反正意思到位了就成。

港版:麪台版:面

当“面”作面粉小麦粉玉米粉各种粉时,香港用“麪”,台湾写“面”,俩字,眼熟的各占一半,那咱就来说说眼熟的这一半。

香港的这一半用得是“丏”,乍一看跟“丐”长得挺像的,一个不小心就能看走眼。

为了避免走眼,台湾果断地选择用“面”代替“丏”,还能在众多复杂的繁体字中不用查字典就知道它就是“面”的意思,真是太机智了!

港版:钩台版:钩

“钩”就是那种形状弯曲方便挂东西的挂钩、带钩,所以说它的繁体港版的“钩”就很容易理解了,里面的构造“厶”十分形象,但是台版“钩”里的小“口”是怎么回事,表示已用尽了想象之力。

港版:只台版:只

在唐、宋之前,“只”还是写作“只”的,由于我们老祖先们伟大的智慧,唐宋之后大多就简写为“只”了,并且流传至今。

港版:羣台版:群

《五经文字》里一本正经地说:羣,俗作群。

港版:台版:

俗话说得好,喝酒误事儿,所以关于“酝”的繁体字,我们就不谈关于酒的“酉”了,只来说说“昷”,《集韵》说:,隶省作昷;《说文》亦说:,仁也。从皿,以食囚也。

综合以上也是说,“”同“”,都是“酝”就得“酝”,只不过香港喜欢用带“日”的,台湾喜欢带“囚”的。

港版:衞台版:卫

一眼看去,我差点以为自个儿又患上了眼疾,一个“卫”字到了港台同胞手底下立马成了双生子,不过双生子也是有一丢丢不同滴。

比如看到字里含有人民币的“币”,那必定是港版的“卫”。

港版:才台版:纔

放在以前的台湾,要是你的名字带“才”,天地为证,你肯定不是你爹妈亲生的!

“纔”竟然是“才”,台湾同胞们到底跟兔子是有多过不去呀!万幸,现在的台湾也流行写简体“才”了,不过香港在“才”字上似乎一直很坚持。

港版:峯台版:峰

曾经,香港TVB小生林峰把大家迷得是七荤八素,而且一度表示TVB太不敬业了,都好几次把人家名字打错了。

后来发现其实是我们错了,人家香港就是对上下结构情有独钟,所以讨厌上下结构的同学们,欢迎一起来吐槽。

港版:污台版:污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意思就是说“污”就是“污”所表达的含义,港版是明着污,台版是暗着污。

台湾人用什么繁体字体

台湾用的繁体字依然是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用的繁体字一样,就是下面图字的小字,但平时写字时也会用一些是用中国古文中的行书草书或日文字的简化版。因为国民党在1949年全面到台湾后来都一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

而大陆简体字是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传统汉字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主要简化的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而产生的字体的整理和创新而成

为什么台湾用繁体字

政府不允许各级学校在教学中使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出版物亦以繁体字为主。

民进党执政时代,教育部长杜正胜表示,考试使用(中国大陆的)简体字一定会扣分,但是可以使用民间约定俗成的俗体字,例如将“台”写作“台”或“体”写作“体”不扣分。

教育部将会整理出俗体字表供阅卷老师及学生参考,但还是鼓励使用正体字。多数台湾教师也认同此作法,这也是多数阅卷教师已经使用的标准。

一般人会在非正式场合且手写时(如笔记)穿插地使用约定俗成的简体字。如将“体”写作“体”、“医”写作“医”。

少数台湾人也使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书写,但由于一般台湾人看不懂,故甚少使用;一简对多繁(“于”与“於”、“余”与“馀”、“面”与“面”等)只在极少数不易混淆的场合使用,如店家速记。

扩展资料

汉字输入: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电脑输入的速度相差无几。专业人员使用的字形输入法(如五笔和仓颉)最高都能达到接近每分钟300字的速度。

但一般人大多使用音标输入法,中国大陆一般选用汉语拼音,台湾人一般选择注音符号输入。如果使用拉丁字母(汉语拼音等)输入,可以少学一套键盘排列方法。

繁简转换:繁体使用者透过猜想,大多无需繁简转换也能无障碍地阅读简体文章;随着信息时代信息量的增大,越来越多简体使用者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繁体文字。

简体字与繁体字绝大多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也存在少量一简对多繁(约240多个简体字)和一繁对多简(约10多个繁体字)的情况(现代汉语通用汉字表收录7000汉字)。

对这种一对多情况,转换软件的处理办法是在软件中尽可能多地存储这些字所组的词汇(通常还会有增加新词的功能),然后根据词语选择不同的字。

两岸三地用语不同:由于三地技术发展不同,出现的新词汇也有所区别,例如“打印机”或“印表机”,“激光”或“雷射”等。这其实并不属于汉字转换问题,而是各地用语不同。但是电脑用户经常希望在正简转换的同时处理各地用语的不同,一并转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字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