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音的词语解释:灵音
2、犹梵音。颂经声。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涅盘甘露,承眷而宵流;船若灵音,杂祥以昼引。”清·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山谷》诗之三:“当年振灵音,峯(fēng)首皆前掷。”
3、指道教经籍。《云笈七签》卷九:“中有七万言,灵音道妙,微旨难详。”《云笈七签》卷十六:“寳书妙重九天,灵音施於上圣,非鬼神所闻。”
4、灵物的声音。《云笈七签》卷八四:“夫虎狼恶兽,闻麟唱而窜穴;百鸟羣(qún)游,听凤鸣而绝响……所贵在於灵音神气,道妙发焕。”
5、美妙的诗歌。唐·陆龟蒙《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羣。”
五音迭奏(W)主动技能
向前方连续施放5阵音波进行攻击,每阵音波都会对敌人造成伤害
施法距离:500
法力消耗:100/115/130/145点
冷却时间:10秒
【等级1】每阵音波造成35点的伤害
【等级2】每阵音波造成60点的伤害
【等级3】每阵音波造成85点的伤害
【等级4】每阵音波造成110点的伤害
极音壁(E)主动技能
向目标点创建一个极音壁,任何音波技能会在极音壁内得到扩散,强行穿过壁障敌人会受到75点伤害,并且眩晕1秒
施法距离:600
法力消耗:120点
冷却时间:30/26/22/18秒
【等级1】极音壁传递50%的伤害,持续3秒
【等级2】极音壁传递60%的伤害,持续4秒
【等级3】极音壁传递70%的伤害,持续5秒
【等级4】极音壁传递80%的伤害,持续6秒
音律波动(R)被动技能
降低周围范围内敌方单位的法术抗性
【等级1】降低12%的法术抗性
【等级2】降低18%的法术抗性
【等级3】降低24%的法术抗性
【等级4】降低30%的法术抗性
无音之域
聚能秒后,使目标范围内的敌方单位全部禁咒,同时每秒减少生命值与法力值,持续8秒
施法距离:700
法力消耗:300/400/450/500点
冷却时间:110/105秒
【等级1】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4%和总法力值的4%
【等级2】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5%和总法力值的5%
【等级3】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6%和总法力值的6%
【等级4】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8%和总法力值的8%(需专属武器来提升到4级无音之域)
二、灵音简介
灵音,生于神地,幸存于魔族铁骑之下,得仙人所救,授之以仙术,融与乐理。游乐民间,被传为“天籁”。每当阀魔之战打响,必定出现于沙场,伤敌以利刃,五音叠奏,荡平前路。或掷刃于地,创造音壁,攻守兼备,同时亦可以刃的共鸣之声扰乱敌人施法,使其走火入魔,伤人于无形。更得绝技,斩音断声,造无音之域,伤之以仙力。
人物资料字:英雄字号:(吴)天籁阵营:吴国种族:元素族
初始属性力量:20+2攻击:48-52敏捷:16+1.6护甲:4.24智力:23+2.8射程:500生命:490速度:300
英雄技能:
五音迭奏(W)主动技能
向前方连续施放5阵音波进行攻击,每阵音波都会对敌人造成伤害
施法距离:500
法力消耗:100/115/130/145点
冷却时间:10秒
【等级1】每阵音波造成35点的伤害
【等级2】每阵音波造成60点的伤害
【等级3】每阵音波造成85点的伤害
【等级4】每阵音波造成110点的伤害
极音壁(E)主动技能
向目标点创建一个极音壁,任何音波技能会在极音壁内得到扩散,强行穿过壁障敌人会受到75点伤害,并且眩晕1秒
施法距离:600
法力消耗:120点
冷却时间:30/26/22/18秒
【等级1】极音壁传递50%的伤害,持续3秒
【等级2】极音壁传递60%的伤害,持续4秒
【等级3】极音壁传递70%的伤害,持续5秒
【等级4】极音壁传递80%的伤害,持续6秒
音律波动(R)被动技能
降低周围范围内敌方单位的法术抗性
【等级1】降低12%的法术抗性
【等级2】降低18%的法术抗性
【等级3】降低24%的法术抗性
【等级4】降低30%的法术抗性
无音之域
聚能秒后,使目标范围内的敌方单位全部禁咒,同时每秒减少生命值与法力值,持续8秒
施法距离:700
法力消耗:300/400/450/500点
冷却时间:110/105秒
【等级1】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4%和总法力值的4%
【等级2】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5%和总法力值的5%
【等级3】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6%和总法力值的6%
【等级4】每秒减少总生命值的8%和总法力值的8%(需专属武器来提升到4级无音之域)
三、灵音词语解释:灵音
灵音,源自《汉武帝内传》与《云笈七签》等古籍记载,其释义包含仙乐、梵音与道教经籍的精髓。
1.仙乐。《汉武帝内传》中描述“众声澈朗,灵音骇空”,《云笈七签》卷十六中进一步阐述“灵音振空洞,九玄离幽裔”。
2.梵音。颂经之声,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提到“涅盘甘露,承眷而宵流;船若灵音,杂祥以昼引”。清·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山谷》诗之三也提到“当年振灵音,峯(fēng)首皆前掷”。
3.道教经籍。《云笈七签》卷九记载,其中七万言,灵音道妙,微旨难详。卷十六中则提到宝书妙重九天,灵音施于上圣,非鬼神所闻。
4.灵物之声。《云笈七签》卷八四中提到虎狼恶兽闻麟唱而窜穴,百鸟羣游听凤鸣而绝响,此皆因灵音神气,道妙发焕。
5.美妙的诗歌。唐·陆龟蒙《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中描述“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羣”,展现出灵音的美妙与独特。
灵音,跨越了历史与文化的界限,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仙乐、梵音、道教经籍乃至美妙诗歌的象征。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更是心灵与智慧的共鸣,令人向往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