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国全面战争,为什么总是叛乱

帝国全面战争中叛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内部政治制度不稳定:在封建制度下,下层叛乱胜利会推动共和制,而君主和君主立宪制度下,上层革命胜利会变成君主制。这种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从而引发叛乱。

为什么会出现叛军 二战期间,苏军在战争开始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叛军

2.社会经济问题:为了阻止全国性的大混乱,可以征收平民税收,免税红脸地区,并调走首都驻军,修建大学,研究哲学科技。然而,如果这些措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加剧社会经济问题,从而导致叛乱。

3.治安问题:如果治安持续下降,叛乱就会爆发。连续3回合治安低于0,就会引发叛乱。这可能表明社会治安问题对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帝国全面战争的叛乱问题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政治制度、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并维护社会治安。

二、二战期间,苏军在战争开始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叛军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战役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而且对于整个世界大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苏联的顽强抵抗,拖住了德国,才让德国横扫欧洲的野心被挫败。苏德战争的伤亡数量非常巨大,其中德军伤亡1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苏联伤亡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堪称二战最大的绞肉机。

苏德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叛军 二战期间,苏军在战争开始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叛军

苏联人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部队,凭借着莫大的勇气,以及悍不畏死的用生命捍卫国土。苏德战争期间巷战屡屡发生,在几次保卫战中寸土必争的战役比比皆是,由于伤亡惨重,到后来苏联方面更是全民皆兵,苦苦支撑,不过在进入寒冬之后,战场的局势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逐渐站稳脚跟的苏联人展开了一系列的冬季攻势,十次斯大林突击更是荡气回肠。

十大突击

虽然德国最后败于苏联,但是在苏德战争的前期德国的战果非常巨大,不仅大量的歼灭苏联军队,还俘虏了非常多的苏军,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苏联的叛军,所谓叛军就是投降后为德国效力的苏军,这些人的数量远比想象中要多,人数有百万之巨。

这些降卒中从高级将领到普通的民兵都有,高级将领方面有像弗拉索夫这样的名将,值得一提的是弗拉索夫在战争初期是苏联方面抵抗德国的得力干将,他在基辅和莫斯科战役中屡屡担当先锋,其所率部队作战勇猛,多次受到斯大林的嘉奖,只不过这员悍将在投降后没多久就选择倒戈,无疑让人大跌眼镜。

弗拉索夫

然而弗拉索夫在投降德国后在布拉格再次背叛了德军,重回苏联阵营,让他的一生颇具争议。只不过相比弗拉索夫这样的高级军官,普通的士兵一旦选择投诚敌军,那么基本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因为回头路上只有督战员和军法处无情的枪口。所以投诚德军的上百万变节苏军少有走回头路之人。

苏联士兵之所以无路可走,和苏联军中的严令也有关系,当时军令如山,只要上了战场一律不许后退,部队中配有督战人员,但凡逃跑的士兵一律就地枪决。这一规定在战争前期显得非常残酷,因为方式苏军装备尚未齐整,很多士兵甚至没有枪就上了战场。获得武器的唯一途径是等有枪的同袍倒下,再捡起他们的枪。这样的情况使得苏军的队伍在战场上非常被动,士兵们面临的情况是往前也是死,往后也是死,甚至是逃跑士兵的家属都会被牵连,这样的心态下造成了苏军之中很多士兵索性投降求生,毕竟被俘活下来的希望更大。

被俘苏军

投降和投敌是两码事,很多苏军投降后拒绝成为德军的附庸,虽然被德军折磨,但还是拒绝为德军效力。当时在苏德战役之中被俘虏的苏军人数非常庞大,累计达到了446万之巨。而令人不解的是这其中非常多的苏军在投降后竟然调转了枪头,将枪口对向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别无选择。因为当时苏联对于叛国者毫不留情,被俘的人即使能回到国内,伴随他们的往往是无穷的猜忌,剩余的人生面临着不停的拷问和审讯。而在战场上更不必说,光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阵前当场执行与法庭审判后执行的处决案例共计13500件,苏联对自己的战士就像对敌人一样绝不手软,其中包括未经许可撤退,自伤,逃亡(开小差),投敌一律从严对待,大量的处决发生在身边,当时苏联军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很多人是普通的农户来参军,根本没有经过训练,对于战争根本没有概念,部队的规矩也不甚了解,匆忙的被赶上前线,有的连枪都不大会使。

再加上苏联部队中有很多乌克兰人、哥萨克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人本就军心涣散作战本就不积极,再加上这样严苛的作战制度,横竖都是一死,索性投降和祖国为敌,不一定德国获胜后还能因为军功获得,这样的思想弥漫开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被俘苏军变节,不过最后苏联人还是团结一心战胜了德国,这些变节的苏军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弃儿,绝大多数下落不明。

三、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

因为大唐国防压力大,周围都是强悍的对手,突厥,契丹,吐蕃,回鹘,南召甚至还有阿拉伯,你不给军队将领更多的权力好处,谁给你卖命,想压制住边关将领其实很简单,派文官去恶心他们,分割将领们各种权力就行。

但是等于也束缚住将领们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变得越来越没用和后来的大送差不多,当然代价自然就是将领们权力越来越大逐步军阀化,世界上哪有完美的布局。

不管史书如何贬低安禄山没啥本事靠些小手段小伎俩才得到唐明皇宠爱,但是有一点,安禄山反叛前就成功压制住契丹和奚,而契丹和奚有多厉害,看看武则天时期就知道了。

可以说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问题也会大概率慢慢显现,毕竟只要有战事就得给将领们更多权力,他们不管是为了方便打仗还是个人野心都会把手深入地方行政权财政权人事权。就如同李云龙对赵刚说的,旅长你既想让老子打胜仗还不给充足的补给还想让老子当乖宝宝你这叫不讲理。

皇帝都希望把权力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里,这个不需要人教,都是本能天性,都不会希望培养出一个不听话的土皇帝和自己分庭抗礼,古代时机成熟皇帝都会向皇族开刀削藩,自己人都信不过更何况外人。

问题是客观条件逼迫下,皇帝面对严峻的国防压力,只能释放更多资源给军队换取太平,不受外族侵略,所以藩镇的出现难以避免的。不管怎么说藩镇也帮助唐朝抵挡了外辱,维持了150年,一直到黄巢起义,唐朝才真正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