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公讲的是谁

在史书里,“主公”一词在《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里一共共出现15次:《法正传》里4次,《刘巴传》1次。《周群传》1次,《蒋琬传》1次,《彭羕传》7次,《杜微传》1次。出现的位置全是蜀书中,出现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称汉中王前的对刘备的称呼,只有杜微的1次是在诸葛亮在刘备驾崩后给杜微的信里提到刘备时所用。

诸葛亮

全民主公赤壁鏖战 全面战争三国赤壁之战

也就是说,在《三国志》所有出现的“主公”记载,全部是刘备的专有称谓。绝不会有曹魏的郭嘉、司马懿等人对曹操称主公,江东的张昭、周瑜、鲁肃也不会对孙权称主公。

像孙权是汉朝朝廷正式封拜的车骑将军,所以江东诸臣都称孙权为“将军”。曹操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都是称“明公”,等恢复了西汉的丞相制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臣下都称他为“丞相”。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被称为“主公”呢?刘备当时的地位时左将军、领荆州牧,不论一方诸侯的实际身份,就是按官职在朝廷中也算是很显赫的地位了。

然而,刘备的对手曹操已经是丞相了,按照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朝廷在手中。刘备作为与曹操逐鹿竞争的对手,要是同样以官职而论,岂不还是曹操的下级?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全民主公赤壁鏖战 全面战争三国赤壁之战

在之前实力弱小时还不需要在意,可是当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占领荆州大部,然后又拿下益州后,实力已经足以跟曹操对抗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原来的“左将军领荆州牧”了,而创造了一个专有的称呼:主公。

“公”在汉朝时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尊称。当时对长辈、对师长、对老年人都尊称公,朝廷的最高官职就是“三公”。像孙权需要求得着曹操的时候,给曹操写信就称之为“曹公”。而“主”则是表示上下级关系,先秦时代的“主”已经可以代表君主的尊称了。合在一起,即表示了对刘备的尊崇,又与单纯看官职相区别了。

刘备、曹操、孙权

所以,“主公”这个词,是刘备集团内部对刘备的专有称谓。等到刘备在汉中阵斩夏侯渊,又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自封为汉中王。这时候刘备已经是王了,不再需要“公”的称呼了。所以之后在刘备集团内部,称呼刘备就变成了“大王”“殿下”这种对王爵称呼的了。

在三国以后,“主公”这个词开始被某些特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如两晋之际,割据河西的凉州牧张轨就被属下称为主公,他后来建立了前凉;东晋末年,刘裕也被称为主公,不久他就废帝自立为宋武帝。所以这时大致主公就变成了给这些即将称帝之人的称呼。

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名字

三国主公,孙权、曹操、刘备。

吴国大都督:周瑜、副都督:程普、赞军校尉:鲁肃。

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于禁、毛玠。

东吴谋臣:张纮、诸葛瑾、吕范、阚泽、庞统、

曹魏谋臣:荀攸、程昱、蒋干。

东吴群儒: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秉、张温、骆统。

东吴将领:黄盖、韩当、蒋钦、周泰、太史慈、潘璋、甘宁、凌统、吕蒙、程咨、

谁是庞统的主公

赤壁大战后,庞统来投靠孙权。

但是,由于庞统太小看周瑜(孙权觉得,因为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所以孙权发誓不用他。鲁肃就推荐他去刘皇叔(刘备,汉献帝的叔叔)那儿,庞统听取了建议,就来投靠刘备。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解决您关于全民主公赤壁鏖战和全面战争三国赤壁之战的问题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