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阴真经原文翻译

《九阴真经》全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九阴真经 归元阵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九阴真经》译文为:

九阴真经 归元阵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因此虚的要胜过实的,不足的要胜过有余的。它的意义博大,它的道理深奥,它的旨趣深远,天地之间气象分明,阴阳气候依次排列,事物变化缘由显扬,生死预兆彰显。

它们都没有商议而遗留下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相同的,没有约定却有形无形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契合,考证它的言辞是那么的奥妙,勘验它的事理也没有一点差错,真可以称是天下大道的宗旨,是养生的起始。

假如天资聪明,可以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人,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人的五脏六腑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灵气,最终集中于人的眼睛。骨头的灵气表现在瞳孔,经络的灵气表现在眼珠,血液的灵气表现在眼球白色的部分,肌肉的灵气表现在眼睑,裹携着筋骨血肌的精气与经脉维系在一起与大脑相连,脖子则是关键的连接部位。

所以,令人走火入魔的病邪往往就是从脖子而入,趁着身子虚弱的时候,深深的侵入脖颈,这样就能轻松地随着集中到眼中的精气而进入人的大脑,一旦病邪进入大脑,则出现手颤抖,眼睛花,头昏的现象(这时当停止修炼,不可急功近利)。

一旦病邪开始干扰灵气在人体内的正常循环,那么集中在一起的灵气便会分散,灵气分散则会产生幻觉,看实物会出现双影。

极阴在易经上记作六,说什么九呢。太极生出了阴阳,天地才从混沌中分开形成。六阴已经是到了极点,那么逢七就又归到了起初的天地中去了,天地的西方属于金德,是最清正纯粹的阴,是寒的极盛之地和最初来源。

二、九阴真经3d手游最强武功秘籍

1、六道凌霄诀,气血上限+777,攻击+45,防御+36

2、飞弦羽经,气血上限+806,攻击+41,防御+39

3、乾元挪移心经,气血上线+806,攻击+36,防御+47

4、五毒奇经,气血上限+763,攻击+46,防御+36

5、上清无极功,气血上限+847,攻击+36,防御+120

6、血海刀罡,气血上限+399,攻击+36,防御+39

7、冰心诀,气血上限1008,攻击+37,防御+120

8、朱蛤气劲,气血上限+399,攻击+59,防御+196

9、归元心经,气血上限+1128,攻击+268,防御+336

10、混元功,气血上限+2813,攻击+100,防御+336

11、残阳功,气血上限+1128,攻击+168,防御+555

12、乾震无妄功,气血上限+2413,攻击+580,防御+720

13、逆天邪功,气血上限+6049,攻击+219,防御+720

14、傲然紫气诀,气血上限+2413,攻击+360。

三、九阴白骨爪的威力

九阴白骨爪是一种非常阴毒的武技,威力巨大。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它是《九阴真经》的下卷武功,由铁尸梅超风和铜尸陈玄风夫妇根据《九阴真经》下半部练就的。使用时以十指摧骨破骨,狠辣无比,被形容为“五指发劲,无坚不破,摧敌首脑,如穿腐土”。

然而,梅、陈二人学不到《九阴真经》上半部中养气归元、修习内功的心法,凭己意胡乱揣摸,不知“摧敌首脑”是攻敌要害之意,以为是以五指去插入敌人头盖,又以为练功时必须如此,硬是把上乘武功练到了邪路上,并自己杜撰了一个可怕的名称“九阴白骨爪”。

虽然九阴白骨爪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技,但它的修炼方法非常阴毒狠辣,容易走火入魔。因此,在真正的武侠世界中,这种武技是被视为邪道的。

四、九阳真经全文

九阳真经的全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

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