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幻一词的意思和造句
梦幻的解释
词目:梦幻
拼音:mèng huàn
解释:指梦中幻境,多喻人生。
梦幻的精彩造句
1)歌,总是美妙的,能带给人无尽的遐想,歌,让人遨游在梦幻的世界,忘乎所以。
2)紫藤花,是的,是紫藤花,是SHE歌喉下忧伤的紫藤花;是宗璞笔下辉煌的紫藤花;是我梦中水晶般梦幻的紫藤花。
3)江南的油菜花似梦幻般的童话,童话中有花的海洋,迷梦的世界,醉人的花香,花海如梦如幻,花香如醉如痴。
4)油菜花朵朵嫩黄,吸引了无数蜂蝶来采蜜,仔细听,总会有嗡嗡的声音。花儿多得不可计数,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我也被这花吸引了,它带着我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5)爱蒲公英,爱微风。喜欢微风拂面的感觉,喜欢蒲公英飞舞的梦幻般的画面。风徐徐的吹着,蒲公英悠悠的舞着。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6)童年是一个充满梦幻而又色彩斑斓的名字,童年的生活更是变幻莫测五光十色灿烂多姿。
7)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8)在这个浪漫的季节,天上跳动着雪花犹如水晶般,梦幻,朦胧。
9)清泉在溪涧涓涓流淌,如同一支寄满忧愁的山歌小调,轻轻地传唱在山岭之间。小溪哗啦啦笑闹不停。天光云影瞬息间被梦幻般打碎在泛黄草茎与水面相接的地方。
10)梦想比彩虹更绚丽,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广阔;它拥有梦幻般的华美纯洁和甜蜜;它是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净土。
11)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12)满天的小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梦幻般的光洒到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13)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14)爱心是蓝天,飘动美丽的云朵;爱心是云朵,化成滋润的雨水;爱心是雨水,汇成条条的小河;爱心是小河,流淌梦幻的海洋。
15)满天的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梦幻般的光也洒到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16)明媚的晨阳掀开稍显沉重的暮色,当你侧耳倾听着梦幻和现实的呼吸时,葱绿的稻秽轻轻地弯下了腰向你问好。不管你会不会懒懒地回应,它依然谦恭地保持着那样的姿势。因为稻米日渐饱满。因为晶莹剔透的露珠还未被采走。
17)水是素质的高雅,是花园的恬静;水是万物的圣洁,是珍珠的梦幻;水是母亲的温柔,是父亲的宽厚。
18)云,生得平静,活得淡泊。它不会追求天空那梦幻般的蓝,它甘愿用最纯净的白做装饰。它驾着风,沐浴着阳光,载着鸟儿,游历于五湖四海之间,漫步于浩瀚的天际。它俯瞰人间,认定尔虞我诈争名逐利都是虚无。
19)那纤柔的,轻到不能碰的,紫蓝色的花朵梦幻而神秘,似乎从另一个国度姗姗而来。或者,就是月光下的花朵。它们静静地诗意地生长着,栖居在落地玻璃窗前,阳光充满爱意地轻抚过,洒下一串朦胧的花的影子。
20)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地上,给大地披上银灰色的纱裙。她穿着白色的衬衫,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啊,这就是那梦幻般的美吗?
用词语梦幻造句
1)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
2)不是梦幻般的梦回梁都,却惊天动地;不是惊涛骇浪般的文化苦旅,却心似狂潮,我们心中每一次触动,都使我们心灵版图再一次撕破狭窄,冲破阻碍。
3)它清透好似水晶,梦幻纯洁;它高大好似宝塔,神圣壮丽;它妖娆好似仙女,轻灵动人。
4)我有一个童真未泯的心,我喜欢一切可爱的,梦幻的,充满童趣的东西,同样,我也喜欢儿童节。儿童节那天,我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游乐园,而小小的我会在那里度过快乐的一天。
5)朝霞总有一种抹不去的,梦幻的味道。它那变化无穷的色彩,总是令我着迷。它总是消逝的很快,所以我加倍珍惜。
6)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朗费罗
8)最远处那戈壁连绵起伏的沙梁,在夕晖尽染中,宛若被定格的金波荡漾的海面。晚风中摇曳的芦苇,就像没来得及起锚远航被搁浅在滩涂的帆影。深秋乌尔禾的胡杨林将夕阳剪成无数缕金丝,在尽情重叠着那场酝酿千年的金色梦幻!
9)微风拂过,荷花摆起了舞姿,小水珠在荷叶上不安分的跳动着,好象要比水跳的高,淡淡的清香迎风吹来,沁人心脾,似乎香气也是淡粉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世界。
10)其中最令我痴迷的便属宝莲花了,她是那么的洁白无暇,酷似传送中的宝莲灯,又如一个妙龄少女,在春风中尽情的飘摆着她那白色的连衣裙,身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闻一闻便使人沉浸在梦幻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11)雪越下越大,干枯的树枝被白雪装饰,不再单调;路旁停放的车辆变成了纯净的白顶白窗,如卡通般的梦幻;小区门口高高悬挂的红灯笼,顶部因积雪映衬而愈发红艳;学校的操场乒乓球台全部被雪覆盖,一幅银装素裹的画面。
12)一次日落,西穹天弥散着无与伦比的奇妙色彩。而且周边的瑰丽云彩汇成,意象丰盈的图画。这静谧的紫,温馨的橙,朦胧的黄以及热烈的红,转瞬变化迭出。仿佛心灵深处的梦幻波荡。
13)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14)今天妈妈买来一只乌龟,西西非常的高兴,西西为乌龟准备了一个比他大一点的玻璃缸子。西西她喜欢呆呆地看着它那笨拙的身躯在水里摆动,喜欢它那充满梦幻绿色的身体,喜欢狼吞虎咽吃着西西为它准备的食物。
15)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16)天上有一弯新月,在它的周围,繁星点点,像一个个小眼睛,不停地眨呀眨。它们把梦幻般的光“眨”向人间。星光如此微弱,我仔细的辨别着。
17)夜深了,小城的灯光像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梦幻中。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像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
18)满天的小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合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么皎洁,但它们梦幻般的光也洒到了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19)月亮公主不但装饰天空,星星还帮她打扮着天空,无论太阳多么辉煌,也不如月亮那么清澈,但她们将梦幻般洒到了人间,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20)一直相信生命是一次颠沛流离的放逐,是一场无休无止的等待。等待是痛苦的,也是美丽的。只是痛苦是天然的,是本质的。美丽是主观的,是飘渺的。但没有梦幻中的美好,谁又有等待的勇气?
21)小城的灯像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梦幻中。
22)满天美丽闪耀的小星星,虽然不如太阳那样辉煌,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但它们把梦幻般的光洒到人间,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们探索星空的期望。
23)冬日的清晨,初阳半射的小巷里,有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冬日的午后,暖阳呵护的小街头,有两军厮杀的象棋石盘;冬日的夜晚,寒月偷窥的小床边,有轻盈梦幻的摇篮小调。
24)你是停在青春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25)山上的春意正浓,桃花全都绽开了,一枝枝桃树枝花团锦簇。仔细看,那粉色的花瓣下面还有一层淡雅的白。风轻轻一吹,花瓣轻轻地飘落,铺在那寂静的大地上,落在我的心头。我沉浸在梦幻般的的美景中。
26)冬天的早晨,乳白色的薄雾轻轻的笼罩着柔和的暖阳,使得阳光变的如同隔了膜一般虚晃梦幻。而这时,如果地面上再有隔天晚上堆积的雪,那么就成了孩子们出现的必然时间。
27)他看见女孩的长发在舞厅灯光里飘飘洒洒,她的头发上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它们编织了一场甜蜜的梦幻,就像雨丝般发出沙沙的响声。
28)下午,雪停了,从窗子向外远眺,眼前一片白茫茫,整个世界都纤尘不染,就像童话中的梦幻仙境。雪地中,孩子们快活地玩耍着,堆雪人,打雪仗,都玩的不亦乐乎,银铃般的欢笑声轻轻飞扬着,飞上天空,冲破云层……
29)不久后,天空将委屈传染给了大山,山哭了,哭得地动山摇。泪水打湿了山上灰朦朦的一切。听,雨滴滚落在花瓣上带着几分梦幻般的色彩;瞧,雨滴斜织下的宁静已渗入了岩石的罅隙。嬉戏,发出了隐隐约约重重叠叠的轻音。
30)仰望星空,漫天的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比不上太阳的辉煌,也比不上月亮的清澈,但他们梦幻般的光,洒到了人间,照亮了人们的心头,把大地变得奇异。
看了梦幻造句内容的人也喜欢:
1.隆重怎么造句
2.崇山峻岭造句
3.心旷神怡的造句大全
4.关于崇高的造句大全
5.地动山摇的意思和造句
二、徳国电影梦幻的本质
梦幻的本质电影在一个失事的船上寻找一个演员和一个失事的人在一个岛上寻找一个演员和权力。剧院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区域,每个人可能无法恢复他们的社会角色,但肯定他们的人性。有人甚至可以找回爱。菲利思·爱德华多和莎士比亚的喜剧合演。
暴风雨后,一群海难幸存者流落到了阿西纳拉岛,他们身份各异:四名卡莫拉黑手党囚犯,两名看守前者的狱警,四名流浪剧团成员。其中三位黑手党逼迫剧团团长奥雷斯特·卡姆培瑟将他们冒充成剧团成员,以躲避监狱长的追捕。监狱长德·卡洛生性多疑,立马察觉到卡姆培瑟剧团可能包庇了海难中幸存的黑手党逃犯。
扩展资料
剧情包装下的戏剧本质,戏剧和电影的交汇,戏中戏和戏外戏的互文,太喜欢这种优美而精湛的电影。戏里有戏,戏中戏又和现实互文,一语道破“梦幻”的本质。这么精巧的编排,出乎意料的巧合和古朴的命定感,处处凸显着威廉·莎士比亚的影子,高级的致敬!
为威廉·莎士比亚加一星。看书的时候总觉得大师的台词很奇怪,但是每次在电影里引入,总充满了非凡的魔力!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舞台剧,全剧就只有一个演员坐在那里各种叨叨,也觉得非常好!
三、1.1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更不真实,艺术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基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柏拉图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的本质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上。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但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像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说"。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首篇《原道》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在此,既有自然之道,也有古代圣贤之道,既善的意思。)他说的道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到了宋代,理学家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更走上了极端。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这样一来,道不仅仅是文艺的本质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作为道的工具而已。文以载道说把艺术本质文艺理论批件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体现出康德思想深刻之处。但,康德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又使他关于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矛盾。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的。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作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作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是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面目。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是文学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心灵和欲念的表现,否认艺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语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模仿说 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 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肯定了“模仿”现实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进一步认为艺术的“模仿”功能使艺术比它所“模仿”的真实世界更加真实。
他强调,艺术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来模仿【应当表现出物质的本质特征来】他的“模仿说”对艺术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十七八世纪,一直为欧洲许多美学家艺术家所信奉。朱光潜曾经讲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曾经在西方雄霸两千余年。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对客观现实的“再现”。基本论点是艺术反应现实,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指出,对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当作如下解释:“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他肯定了美离不开人的思想,肯定了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在说明生活和对生活作判断时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机械唯物论的缺陷,使他在美学和艺术思想中充满了矛盾。,尤其是他过分抬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他在一个很有名的比喻中,把生活比作金条,把艺术作品比作钞票,以此说明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自身缺少内在价值,显示出机械主义的偏见】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部分。为了这两种生活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叫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生产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实践有直接关系(劳动工具如石器、骨器:劳动成果如用来做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有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艺术起源可能有多种原因,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二是艺术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更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
艺术生产离不开客观事实,现实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艺术家调动想象来创作时,才能创造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主观精神说: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却把这种主观因素过分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一致完全否认客观因素的存在,在艺术本质问题上得出了片面的结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虽然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事实生活,但也把这种客观因素过分夸大,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上陷入片面性泥潭。
艺术生产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艺术的价值是主体(社会的人)与客体(自然界)漫长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价值又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创作客体(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的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例如,马克思曾以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为例子来说明艺术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正比的。古希腊时期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但古希腊艺术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此外,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社会还残存着农奴制,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各国,但是19世纪的俄国却在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俄国当时各个艺术领域的出色人物:文学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批评作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著名文艺评论家;在戏剧方面,果戈理、契诃夫等一批著名戏剧家;在音乐方面,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及以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柯夫为代表的强力集团;美术方面,以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为代表的巡回展览画派;在舞蹈方面,出现了《天鹅湖》《睡美人》等一批优秀的大型古典芭蕾舞剧作品。
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例、特殊现象,后者是一般、普遍规律。根本原因上讲,两种生产不平衡也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拿19世纪俄国来说,当时反对沙皇政府封建主义专制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新的生产力强烈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巨大的历史变革要求,为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揭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应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可以看成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在和欣赏客体(艺术作品)的相互作用之中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直接规定着生产。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是为了供人们阅读和欣赏,如果没有人欣赏,它就还只是潜在的作品。因而,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发展。
过去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只侧重于某一环节,不是把创作—作品—鉴赏当作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艺术系统来进行研究。19世纪实证论批评家圣佩韦等人重视对创作者的研究,重视对作家、艺术家生平的考证,重视对作者的经历、传记的描述,侧重于艺术创作这一环节;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批评家重视对作品的研究,强调对艺术作品的结构和模式的探索,重视对叙事作品的语言分析,侧重于艺术作品这一环节;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德国诞生,后来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的接受美学则侧重对欣赏者的研究,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开放性的,欣赏者总是要以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来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侧重于读者、观众、听众这一环节。
以上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艺术活动的某些规律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弱点都在于未能把艺术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未能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研究。
艺术生产理论启示我们应当全面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把创作—作品—鉴赏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来进行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所具有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