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家的拼音是什么
看家,读作:kān jiā。方言。指探亲;看管门户;看望家庭。常用看家狗。
引证解释:
1.方言。探亲;看望家庭。
马烽《三年早知道》:“去年他兄弟从部队上请假回来看家,看到哥哥这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很高兴。”
2.看守门户。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大姐好生看家,小子吃酒去来。”明于谦《悯农》诗:“农夫出门荷犁鉏,村妇看家事缝补。”冰心《冬儿姑娘》:“在我妹妹家两年,我就把她叫回来了,那就是去年,我跟您到北海去,叫她回来看家。”
3.华中地区及江南部分地区,子女进入成婚年龄,父母委托媒人做为联络人,带着女方到男方家里亲眼瞧视一下男方家庭条件,双方满意,则正式定婚,看家时男方得为女方及女方家人准备丰厚的礼物。
二、看家是什么意思
看家的意思是:指在家照看、守护家中财物或家庭成员,或者泛指监督、管理家庭事务。
以下是对“看家”一词的详细解释:
1.“看家”中的“看”表示照看、守护的意思,而“家”则代表家庭或家庭的事务。因此,“看家”就是指在家中守护、照看家中的财物或家庭成员。
2.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有些人会选择留在家中照看家园和财物,特别是在家人外出或者夜晚时,为了保证家庭的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这种行为被称作“看家”。
3.除了守护家庭财产和成员,“看家”还可以泛指监督、管理家庭事务。这包括但不限于照顾孩子、安排家务、管理家庭财务等。在一些家庭中,会有人负责主持家务,处理各种家庭事务,也可以被称为“看家”。
4.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看家”这个词的含义也逐渐扩展。在一些情境下,它还可能指代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成员的照顾,强调个体对家庭的忠诚和付出。
综上所述,“看家”是一个与家庭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包括守护家中财物或家庭成员,以及监督、管理家庭事务。
三、狗不看家怎么办
别再打它了,再打它就只能去做种犬了。你们现在的要求和它在成长阶段形成的条件反射正好是完全相反的。想让它看家就要逐渐恢复它的野性,可它已经被人彻底打怕了,我建议你们别急于求成,还是从基本的服从训练开始吧。下面的课程算中级的了。
看家护院训练
利用犬看家护院,保护自己的财产,人身安全,是我们人类早已掌握的有效方法。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国外利用犬看家护院,庄园已是一种很普及很有效的手段。
那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私人别墅的增多,也不断地出现了一些侵入私人领地而引发的重大刑事案件。针对这个情况,我就读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系李健楠教授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也讲授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训练方法
犬的看家护院,保护财产,人身安全的能力培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进行专门的训练,使犬养成这种能力;另一种是在它后天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前者护卫能力较强,效果好;后者培养过程时间长,效果也不佳。犬的看家护卫使用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栓系式看护,即将犬栓系在所看护院内的重要部位。另一种是活动式看护,即将犬散放在所看护的院内。两种使用方式可穿插进行,白天栓系在一定的地点,夜间便可将犬散放在院内,执行看护任务。
1.通过专门训练,养成犬对所看护的区域严密监视,及时发现声,光及人员活动等情况,并以一定的动作反应出来。要求犬不论是栓系还是散放在院内,也不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不论主人是否在场,只要院内有异常动静或者有生人来时,犬能主动地吠叫或者凶猛地追咬。犬的表现形式有吠叫和扑咬两种,此科目应在扑咬能力基础上进行。
具体训练方法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初训时应选择在拂晓或傍晚,将犬栓系或散放在所看护的院内。训导员与助训员商定好训练地点,联络信号等,让助训员先隐蔽在围墙外或门口,并从围墙上或者门口发出异常声响,这是训导员应在犬身旁,当犬对发出的异常声响有反应(竖耳细听,背毛竖立等),训导员应发出“注意”的口令,同时抚拍犬,鼓励,帮助犬壮胆,并以“好”的口令奖励,以提高犬对异常声音产生兴趣。这时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犬能主动地发出吠叫或进攻,这时应充分给予犬鼓励、帮助、抚拍;
第二种情况,犬听到声响产生害怕,这说明犬胆小,训导员应马上让助训员停止发出声响,并让其迅速撤走,带犬到原有声响的地方看一看。探求片刻,让犬适应。隔三五天再按原方法训一次,逐渐提高犬的胆量。对这种犬平时就应加强适应环境的锻炼,听听各种声响,看看各种环境;第三种情况,犬昕到声响时无所谓,没有任何反应,这时犬表现为对声响不感兴趣或者犬没有注意到声响。这时应让助训员进一步发出激烈的声响并同时出现,手持小树条进行逗引犬,使犬对声响或动性产生兴趣。如有进攻或者吠叫表示,训导员应立即帮助、抚拍犬。并让助训员撤走,同时训导员发出"袭"的口令追击助训员,以提高犬的注意力。按照上述方法每天训三四次。当犬有主动进攻表示时,助训员带好护袖,训导员下"袭"的口令放犬扑咬助训员。助训员先可装出向犬攻击的样子。而犬快到身边时,装出害怕的样子逃跑,让犬追咬,训导员应及时奖励犬,发出"好"的口令。经过几天的训练,便可改变训练时间,在任何时间训练犬都有进攻表示时即可进入第二步骤。即训导员不在场,犬也能主动进攻或吠叫表示。
第二步骤是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上述训练犬能在训导员在场的情况下对助训员或者异常声响产生进攻的反应且逐渐形成习惯后,训导员如果不在场犬也能对此有进攻表示。此科目的训练最终目的就是不论训导员在不在场犬对所看护的庭院有外来人员时,都得有进攻的表示,防止外来人员进院,从而保护家院。具体训练方法:当犬能在训导员在场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或吠叫时,及时抚拍以帮助鼓励犬,这时让助训员撤走。应事先商量好,等训导员进房间或者隐蔽起来,稍等片刻助训员再次出现,并做出奇怪动作或声响,佯装进攻犬,引起犬对助训员的反应。训导员听到或看到犬有此反应时,应立即出现,抚拍犬、奖励犬。并让助训员迅速撤走或隐蔽起来,在必要时,可穿插扑咬进行,提高犬的兴奋性。经过几次上述方法的训练,犬能主动进攻时,训导员便可适当地延长出现奖励犬的时间,以至训导员不出来时或不在场时,犬也能不停地吠叫或进攻陌生人。
2.犬在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其看家护院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犬对主人有一种依恋性,而对生人则有种追咬驱赶的反应。也就是说,除了主人和有关人员接触犬以外,将犬长时间与世隔绝(家院、库院等一定范围内),犬便逐渐形成对生人有一定异常反应的习性,这就是看家护院的能力。但是在形成这种能力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犬形成不了这种能力。如当上级、亲戚朋友等外人来院内,犬对其有追咬吠叫表示,主人对此状况怕得罪人,为此打犬、骂犬,犬就容易形成外人来后怕主人再打而被动忍耐的状况,轻者科目难以形成,重者会出现犬看见外人就害怕主人打的反应结果,从而失去了犬的看家护院的能力。主人绝对不能打犬,而且还要适当的奖励犬。因为,它确实是在起着阻止他人来此地的作用。为了防止意外,主人可将犬拴好,再让人进院,在一般情况下,生人是不能随便入院的。
(二)注意的问题
1.助训员的选择应时常变换,在没有条件更换助训员时,应想法使助训员改变形象,进行化装(时而带草帽,时而画脸谱,时而改变服装而改变声调等)。
2.训练中,助训员出现的方向应时常变换。初训时假设敌发出的声音或做出的动作可大些,后期训练发出的声音或做出的动作应逐渐小些。
3.每次训练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犬的年龄,体质来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小犬、弱的犬训练间隔时间长些,而成年犬、初训犬可间隔时间短些。
4.如果犬看护的时间较长,可在犬的附近设一简易活动犬舍,供犬休息和避风雨之用,以免犬长时间活动时损伤身体。
5.此科目应在犬有扑咬能力的基础上训练为佳。在训练后期,根据本科目的性质,必须训练拒食科目,以免在工作中误吃他人投递的毒物而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