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结构工程量预算算量都算哪些
钢结构预算都算哪些内容?
一、钢柱(含檩托板)
二、上下垫块(-80×80×20,-80×80×6)
三、地脚螺栓
四、梁(含檩托板)
五、地脚螺母(一杆三母)
六、屋面板
七、屋面扣条
八、檩条
九、隅撑
十、直拉条、斜拉条
十一、直拉条套管
十二、系杆(连系梁)
十三、吊车梁,吊车梁连接板,拉撑
十四、墙面板
十五、收边①屋脊内板②屋脊外板③檐口滴水④山墙包角⑤墙面转角
⑥檐口与墙面交接处阴角⑦墙裙⑧门,窗⑨雨棚⑩山墙女儿墙泛水⑥女儿墙压顶
十六、高强螺栓
十七、M12普通镀锌螺栓(檩条、隅撑)
十八、拉条、拉撑普通螺母
十九、M16、M20。。。普通螺栓
二十、自攻钉、拉铆钉防水胶
二十一、支撑(角钢或圆钢)
二十二、女儿墙柱
二十三、天沟(包括天沟堵头)、落水斗(圆管)
二十四、落水管、夹箍、弯头
二十五、女儿墙内板、雨棚底板、雨棚面板
二十六、山墙角钢
二十七、窗、门(门下滑、门上滑、轴承、门扇等)
二、预算如何算量
预算算量的明确通过估算、预算和结算三个步骤进行。
预算算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估算阶段:
这是预算算量的初步阶段,主要基于项目规划和设计思路,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初步预测。估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一阶段需要确保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并为后续详细预算提供基础。
2.预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项目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要求,对项目的各项费用进行详细的计算。这包括材料购买费用、施工人员的工资、设备租赁或购买费用、以及可能的突发事件或变更的费用。预算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完成,并控制成本不超过预期。
3.结算阶段:
项目完成后,会进入结算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实际花费进行汇总,并与之前的预算进行对比。结算的目的是确认项目的实际成本,并为未来的项目提供经验和参考。在这一阶段,如果发现实际花费超出了预算,需要分析原因,以便在未来项目中更好地控制成本。
以上三个步骤完成后,一个完整的预算算量过程就结束了。这个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并控制成本。预算算量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预算算量和定额有什么联系
工程量清单计价和预算定额有何区别.
按规定,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必须采用清单计价模式;其他情况下的工程项目具体是使用清单模式还是定额模式由项目业主即建设单位自己来决定。但以后的趋势都是鼓励逐步走向清单计价模式,保留定额计价只是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而作出的一种过渡性安排而已。或者说按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时,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如按定额计价模式时,就按施工图预算来计价。(这个时候还要考虑让利的)招标人不按清单模式来招投标,就得另外想办法了。有按预算进行报价的。投标人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报价与计价。
比如:清单与定额不同部分平整场地不同,清单以底层建筑面积。定额以底层建筑面积外扩2M。挖土方不同:清单以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定额要加工作面,允许许情况下,要放坡。内墙高度不同:清单算至板顶,定额算至板底。雨蓬不同:清单以体积,定额以面积。阳台不同:清单以体积,定额以面积。
做预算永远要记住的是:
一、定额是国家(省、市,行业等)颁布的作为报价参考的标准,有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措施费等。
二、清单则是建设单位(或招标单位)提供的,本项目所使用材料的数量、规格、档次等的列表,以供投标单位作为报价参考,一般清单只有量,没有价格,施工单位只要照单填写就可以了。
如果理解复杂一些的话,复制的这仅供参考:
一、计价依据存在的区别: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是定额加费用的指令性计价模式,它是依据政府统一发布的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确定人工、材料、机械费,再以当地造价部门发布的市场信息对材料价格补差,最后按统一发布的收费标准计算各种费用,最后形成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的价格都是指令性价格,不能真实反映投标企业的实际消耗量和单价和费用发生的真实情况。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市场计价模式,由企业自主定价,实行市场调节的“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它是根据招标文件统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将实体项目与非实体项目分开计价。实体性项目采用相同的工程量,由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综合实力自主填报单价。而非实体项目则由施工企业自行确定。采用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能够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二、单价构成的区别:定额计价采用的单价为定额基价,它只包含完成定额子目的工程内容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及机械费,不包括间接费、计划利润、独立费及风险,其单价构成是不完整的,不能真实反映建筑产品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缺乏可比性。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单价为综合单价,它包含了完成规定的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计划利润,以及合同中明示或暗示的所有责任及一般风险,其价格构成完整,与市场价格十分接近,具有可比性,而且直观,简单明了。
三、费用划分存在区别定额计价将工程费用划分为定额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独立费用税金。而清单计价则将工程费用划分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规费、税金。两种计价模式的费用表现形式不同,但反映的工程造价内涵是一致的。
四、子目的设置的区别:定额计价的子目一般按施工工序进行设置,所包含的工程内容较为单一,细化。而工程量清单的子目划分则是按一个“综合实体”考虑的,一般包括多项工作内容,它将计量单位子目相近、施工工序相关联的若干定额子目,组成一个工程量清单子目,也就是全国统一的预算定额子目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和综合。
五、计价规则的区别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一般指净用量,它是按照国家统一颁布的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得出的工程净用量。它不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损耗量和采取技术措施的增加量,其目的在于将投标价格中的工程量部分固定不变,由投标单位自报单价,这样所有参与投标的单位均可在同一条起跑线和同一目标下开展工作,可减少工程量计算失误,节约投标时间。定额计价的工程量不仅包含净用量,还包含施工操作的损耗量和采取技术措施的增加量,计算工程量时,要根据不同的损耗系数和各种施工措施分别计量,的出的工程量都不一样,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而清单工作量计算就简单的多,只计算净用量,不必要考虑损耗量和措施增加用量,计算结果是一致的。此外定额计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全国各地都不相同,差别较大。而工程量清单的计算规则是全国统一的,确定工程量时不存在地域上的差别,给招投标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六、计算程序存在区别:定额计价法是首先按施工图计算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并乘以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再汇总相加得到单位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之和,然后在此和的基础上按规定的计费程序和指导费率计算其它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独立费和税金,最终形成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的计算程序是:首先计算工程量清单,其次是编制综合单价,再将清单各分项的工程量与综合单价相乘,得到个分项工程造价,最后汇总分项造价,形成单位工程造价。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的计算程序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招标采用,特别便于评标时对报价的拆分及对比。
七、招标评标办法存在区别采用定额计价招标,标底的计算与投标报价的计算是按同一定额,同一工程量,同一计算程序进行计价,因而评标时对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和价格的比较是静态的,是工程造价计算准确度的比较,而非投标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企业优势等综合实力的比较。工程量清单报价采用的是市场计价模式,投标单位根据招标人统一给出的工程量清单,按国家统一发布的实物消耗量定额,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消耗定额进行调整,以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完全由施工单位自行定价,充分实现投标报价与工程实际和市场价格相吻合,作到科学、合理的反映工程造价。评标时对报价的评定,不在以接近标底为最优,而是以“合理低价标价,不低于企业成本价”的标准进行评定。评标的重点是对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找出不低于企业成本的合理低标价,将合同授予合理低标者。这样一来,可促使投标单位把投标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标价上来,有利于招投标的公平竟争、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