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踏歌的主要特点

第一,踏歌形式自由,参与人数包容性强,从数人到数千人。而在唐代,针对宫廷舞蹈,不同舞蹈的表演人数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踏歌对象自由,从民间教坊女子到宫廷舞女都可以参与。

踏歌行衣服

第三,踏歌队列、阵法多变,又无数种变形可能。

第四,踏歌服饰多变,有选择的空间。

第五,踏歌歌词为即兴创作,更能激发人的荣耀。

第六,踏歌动作随意、很自由。唐代对踏歌并没有统一、明确、具体的动作规定。

踏歌,唐朝的群众歌咏形式,始于民间,歌舞时两脚踏地为节,多人挽臂围圈,无乐器伴奏。一般在农闲和节日时聚众踏歌。

踏歌行衣服

唐玄宗对此颇感兴趣,后进入宫中,歌唱人数达数干人,并穿戴特制的服装。踏歌时还分室内室外、楼上楼下。

《朝野佥载》有此描述:“先天(玄宗,公元712年)十五,元夜不闭城门。于安福门外,作灯高二丈,衣以锦绣,饰以金银,曳锦绣,辉珠翠,施朱粉……少女千余人于灯轮下。踏歌三日三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天上妲娥遥解意,偏教月向踏歌明。”

踏歌,汉民族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二、锦衣踏歌行,是哪首词

《踏莎行·将锦遮花》是近现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词。

三、踏歌行李白

李白有一首诗《赠汪伦》,里面提到了踏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是唐代民间的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这是一句很平实的诗,画面感却很强。诗人将乘舟离开,婉拒了友人的相送。站立船头,心中又隐隐有点儿失落。恰在此时,岸上传来一阵一阵的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以歌声送别,好像是在说“一路平安”、“下次再见”。诗人顿时觉得无比温暖和欣慰。

四、梦幻西游手游碧海踏歌行保底多少

梦幻西游手游碧海踏歌行的保底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保底抽取的次数是10到30次不等,但具体数字需要根据活动来定。保底指的是在一定次数内必定能够获得指定的奖励,对于玩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抽取中,如果没有达到保底次数,那么下次抽取的概率会更高,这也是让玩家不断充值刷保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