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节”跟“重阳节”是一回事吗
今天是阴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精彩的习俗活动,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除了登高赏花,重阳节更大的意义是敬老爱老。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尽孝的传统美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老人节。
名称由来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重阳节,在我国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更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到2019年已是第31个年头。
重阳敬老,再谢亲恩。中华民族的“孝”道,亘古不变。
重阳习俗
重阳这天,登高“避灾”,
插茱萸、赏菊花,
吃重阳糕,尝菊花酒。
一、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二、插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三、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感悟
九九重阳节,思亲双倍深,
父母尚健在,便是好福气,
请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
再远,也要常回家看看,
再累,也要把他们陪伴,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和父母的缘分也只有这一次,
下辈子,再也不会见了。
子女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不是金钱,不是礼物;
不是房产,不是问候;
是陪伴,是孝顺,是承欢膝下;
是回家,是团圆,是家庭和睦;
九初九重阳节,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亲,
开开心心,身体健康。
二、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登高是什么意思
1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登高是指远处的兄弟正在登高的景象。2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杜甫的《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远处的兄弟正在登高,只缺少一个人陪伴他。3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虽然身处远离的地方,但能想象到兄弟们在登高的情景,感受到兄弟间的情谊。也可以用来形容思念故乡、亲人、朋友等。
三、古代人对登山的雅称
古代爬山指登高,登高望远,古人常说重阳登高,登高望远欣赏风景。登高出于汉代,当时人们在长安附近的九九重阳这天去城外的一个小高台,在那可以欣赏长安的所有秋天风景,后来为了方便,便将去小高台称为登高,当然,人们登高并非全然欣赏美景,而是为了祈福避灾。
在古代非常封建迷信,爬山是指知名的山,比如泰山,说爬会显得泰山略低,对于说爬是不吉利的,不详的,所以用登字显示泰山独尊地位。
现代人对于爬山一般指是看日出,看风景,爬山有不能登顶一说,大意是给自己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