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桑的意思是什么
日出于?D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F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淮南子》【扶桑】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日出,下浴於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晋陶潜《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Y代指太阳。”明凌云翰《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清颜光敏《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日本。《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碣石、扶桑。”《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宋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元王冕《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扶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鲁迅《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伏羲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至于国外对中国的尊称,不是没有,只是你没有看到而已。比如:“震旦”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印度对中国的尊称。"支那"也本是褒义词,散见于佛经.据《慈恩法师传》载:“三藏至印土,王问:‘支那国何若?’对曰:‘彼国衣冠济济,法度可尊君对臣忠,父慈子孝。’”另《摩诃婆罗》中已有支那名,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婆罗多王曾说:“尝亲统大军行至北境,文物特盛,民多巧智,殆支那分族。”可见“支那”也是古印度人对中国的尊称,是褒义词。译成英语China是中性词,泛指中国。但是由于TMD日本鬼子入侵时常称中国为支那,人们便对“支那”这个词没有了好感,久而久之,便变成了贬义词。还有楼上提到的阿拉伯的扶桑,是阿拉伯某国的音译词,并不常用。
二、扶桑是什么意思
"扶桑"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指代日本。在中国古代的地理书籍和诗词中,扶桑常常被描述成一个富饶的岛国。这个词来源于日本本土的神话传说,扶桑被认为是日本的古称,意为“日出之国”。不过,现代汉语中使用"扶桑"来指代日本的情况较少,主要保留在历史和文学著作中。
三、扶桑读音
扶桑,扶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sāng,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