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浏览器为何会与谷歌浏览器文件一样
8月16日消息,15日,宣称为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该公司称,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而在该公司的通发资料中,前四颗浏览器内核分别为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红芯Redcore与之并列。
然而,根据“小声比比”等自媒体对该浏览器解压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
而在该浏览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操作界面与谷歌Chrome浏览器大致相同,诸如断网界面也与其有着高度类似,均有一只小恐龙画面。
基本可以断定,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仅是一款chrome的套壳浏览器,与其宣传中宣称的自主内核相差甚远。
对chrome的套壳本是国产浏览器界的常见现象。媒体了解到,谷歌chrome浏览器除了正式发布的chrome版本外,尚有一个chromium项目,供开发者开源使用。
对于该开源项目,谷歌的要求仅为标注来源即可,使用成本极低,国内多款浏览器,如UC、360、搜狗等均采用了该方案。只是,像红芯浏览器这样公开宣称拥有自主内核,确实罕见。
根据红芯浏览器官网,该产品的客户主要是政府相关机构与国企。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甚至表示,在当下的全球竞争市场环境下,既有政治红利又有技术红利,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国产化的趋势,从政府最高层开始对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扶持,另一方面,红芯跟市面上大家在用的浏览器最大的区别是定位不同。
其独有定位,正是在To B,“目前中国浏览器活跃用户超过3.5亿,其中超过60%是在办公场景中使用的,而企业级的安全浏览器就会成为一个企业应用的入口,成为一种效率工具,能够与OA、ERP、CRM融合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高婧宣称。
媒体还发现,红芯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在做面向政企的浏览器,在今年6月25日,该公司才正式更名为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该公司名为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为“云适配”。
当时,云适配定位是HTML5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出的产品包括可将现有PC版网页适配成HTML5的移动应用跨屏云Xcloud、可快速构建HTML5网页应用的Amaze UI。
其多轮融资均是在“云适配”时期获得。据了解,在2012年成立后,2013年科大讯飞对其进行了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后,晨兴资本、达晨资本、IDG资本又对其多次投资。
不过,截至目前,对于红芯浏览器造假一事,无论是红芯公司还是对其投资的机构与企业,尚无一家对之进行回应。
红芯浏览器怎么进行安装
红芯浏览器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浏览器;根据红芯官网介绍,红芯浏览器打破美国垄断,拥有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那么红芯浏览器要怎么安装和使用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具体步骤。
方法步骤
1、首先在系统之家下载红芯浏览器。
2、运行下载好的安装文件,进行安装。
3、安装成功后会自动运行该浏览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自由使用了。
红芯浏览器出了什么问题
8月15日,国产浏览器公司红芯宣布基于自主可控的浏览器核心技术完成2.5亿元融资。当天下午有网友发布“解压红芯浏览器执行文件”的动图,显示多次解压后的文件有“Chrome”(谷歌浏览器)字样,认为红芯只是一个“换肤版”浏览器,并非自主创新。
官网宣传
针对这一质疑,红芯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高婧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基于国际通行标准,并非完全“另起炉灶”,看到Chrome内核文件是正常的,“但他只看到了文件名,没有看到真正的代码,也就看不到代码的创新”。
浏览器内核是什么?究竟是否自主可控?这一事件又是如何发酵的?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浏览器内核,人与电脑的“同传”
根据 V2EX上@kernel网友所制作的动图我们发现:Windows系统下,在将红芯浏览器“install_redcore.3.0.54.exe”安装包下载到本地,并解压之后,赫然发现在 redcore(红芯)的 exe安装包文件夹下“chrome”出现在眼前。
此外经解压,所谓的国产浏览器使用的还是 Chrome 49.1.2623.214版本的内核,如今Google的 Chrome已经是 68了,这就意味着它用的是Google两年前的版本。
浏览器内核更通俗的说法是“解释引擎”。一篇专业网站的科普文章中解释:它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并显示网页。电脑网页基于通用的HTML等语言,而人们浏览网页时看的是文字和图片,语言不通需要“同声传译”,不同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同。
目前的主流浏览器包括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以及火狐浏览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开发。浏览器内核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之一,一直是巨头必争之地。
浏览器内核工作的质量、速度是要点。几大主流浏览器均通过优化内核代码推进网页显示的质量和速度。红芯创始人陈本峰表示,自己曾在微软浏览器核心团队工作,其工作经验帮助完成“红芯”的自主创新。
自主可控说法,业内专家不买账
业内人士白小勇表示,陈本峰深耕浏览器多年,其团队早期是把电脑上浏览器的宽版通过“双布局引擎转换”变成移动端的窄版,有其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尤其当网络向移动端转移时,网页布局转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这是红芯浏览器的特点之一,有移动适配引擎,帮助国企、政府部门的一些老旧系统顺利走入移动端,并可与“飞腾”国产芯片、“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兼容。
白小勇表示,“全新打造一个浏览器内核,不仅工程化门槛很高,而且必要性不强,因为几乎所有网站在制作时都只考虑兼容几大主流浏览器内核,这相当于每个浏览器内核都已经构建好了一个隐形生态。”
曾经在红芯工作的技术专家证实了这一点,“红芯的内核确实是Chrome”。
那基于谷歌的浏览器内核能否做到自主可控?高婧回应称:红芯基于的是开源的Chrome架构,仍然自主可控。
来源新浪网
关于红芯浏览器,红芯浏览器出了什么问题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