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神是谁

车神是奚仲。奚仲是薛国人,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是夏朝时期工匠,帝俊后代,中国远古时期伟大的发明家,在夏禹之时,发明了两辆马车,为“造车鼻祖”,后世奉为车神。

车神是谁

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时代,奚仲制造世界第一辆车,《墨子》也提到:“左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

车神(车神指的到底是谁呀)

奚仲发明的马车距今已有4000多年,当世界许多古老民族还以牛马为交通工具时,奚仲创造的木车已驰驱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

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促进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车神指的到底是谁呀

车神指的是奚仲。奚仲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因而被世人称为车祖、车圣、车神。奚仲发明了车,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左传》《墨子》《吕氏春秋》等书籍,均有其造车的历史记载。“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他被称为中国远古时期伟大的发明家,后世奉为车神,薛姓始祖之一。

车神奚仲生平:

传说番禺发明出船。奚仲居住在薛地(今山东滕州官桥镇)。夏朝时,奚仲担任掌管车服的官职(《杜氏注》),于是夏朝君主夏禹将薛地分封给他。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云(《荀子》)。奚仲最初居于薛,后迁于邳(《左传》)。商朝初年,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居于薛,担任商朝君主商汤的左相。(《路史》)。

车神(车神指的到底是谁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奚仲

三、车神是什么意思

车神的由来

轩辕大帝,即黄帝(公元前 2717年—公元前 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为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因为他发明了车(古称轩辕),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所以被尊称为轩辕大帝,在民间被奉为车行平安的保护神——车神。

据记载:当年黄帝带领先民常年累月过着迁徒游牧生活,各种笨重的东西都要人担肩挑,每迁移一次都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遇上女人生孩子,老人生病,更是叫若连天。黄帝为此事也是经常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迁移。

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一处森林茂密、地形平坦的地方,他们刚刚居住下来,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人们,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狂风卷走。

黄帝只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用树枝编成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圆圈滚了起来,但不到一丈远就倒了。

黄帝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后,再扎了一个圆圈,给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这次虽然没有倒,滚不了多远又停下来。

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诉说了一遍。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一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黄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过来。他叫常先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四个木圆连在一起,好比四个车轮,稳稳当当向前滚动着,再也不怕倒地。

风后看后,好像脑子里一下也醒悟过来,他命常先去采石场弄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没多久两个圆形石盘就做成了。风后从中间横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了一条草绳,叫常先拉上使劲往前跑,后边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热闹。仓颉连忙向黄帝说:我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叫做“车”。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又跟仓颉和各位大臣商议,另命车为“轩辕”。

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黄帝造车功劳,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继黄帝在远古时代发明世界上最早的车之后,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在 100多年前将汽油动力安装在车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但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最先发明车的国家是中国,人类造车的鼻祖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

车神庙的来历

当地有这么一个传说:天台山一带为古长城,当年明朝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地安营扎寨驻守多年。有一次,敌寇入侵,戚继光率众将士在黄崖关与入侵者奋力拼杀,战事紧张,军需吃紧,军需官连夜征集运送粮草到前方。

时值盛夏,阴雨连绵,运送军粮的车队刚刚行进到车道峪村南,就赶上了暴雨天,山道就不好走,再加上雨后泥泞湿滑,粮草车辆又是负重行进,许多车辆陷进了泥坑,动弹不得,大家着急万分急而又无计可施。正在这时,忽然天台山顶半空中一朵祥云飘飘悠悠时隐时现,云端上站一长髯老者,目光如矩,面露慈祥,一阵清风袭来,拉车的老牛不待扬鞭自奋踢,那些车竟轻飘飘出了陷坑,如神助,顺畅地走了起来,爬坡过岭如走平道。

军士中有个见多识广的年长者,仔细一辨认,立刻扑地跪拜,口称车神轩辕大帝。众人听了也忙跪拜,待大家齐齐跪拜完毕再抬头看时,那祥云早已不见了。这样军粮顺利送到前线,而保障了粮草供应的军队自是越战越勇,很快就击败敌寇,大获全胜。事后,出于对车神的感恩敬重,当地人们便在天台山顶修建车神庙一座奉拜轩辕大帝,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而此后所有路过车道峪的大小车辆,不论晴天雨天从没出现坞车现象,而车道峪的村民直到今天都极少发生交通事故,这就是车神的保佑吧。有诗曰:“轩辕黄帝历艰难,开天辟地造舟船;天台有幸车神庙,佑福出行保平安”。

天台山顶原来所建车神庙,据考证应为明朝所建。其面积不大,约百余平方米,位置即在天台山顶的西端最高处,就是我们现在神像处,但香火旺盛。过去,凡使用手推车、马车、牛车和纺车、风车、水车、战车以及经常坐车出行的人们,均来此敬奉车神,以求出行平安,顺顺利利。后经山火等原因损坏,仅存遗址,现在其遗址附近塑起车神像,并把车神像所处的山顶平台称之为车神台。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阳春时三月初三,和秋季九九重阳节,这里会举行隆重的轩辕祭典。届时天台山巅,车神架上,八方宾客,寻根拜祖,共献心香。巍巍车神轩辕帝,佑十方出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