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家的宿命
文:筱敏
一个干旱的时代。
干旱穿透一切,吮尽一切。干旱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所有生命在萎蔫,所有灵魂在皱缩的时代。
祈雨的闹剧已经偃息,锣儿、鼓儿、红布条儿,以及祭坛,以及牺牲……一地散落,田土一般默默龟裂,一片一片俯拾不起四下里的空阔无声,
月亮穿着风沙的罩袍,昏沉晦暗,星星也是苍白的。然而毕竟有星星,有点点白光从另一世界滴落,令人想起露珠。关于露珠的梦想是真实的。那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女孩子也是真实的,她走出家门,执着她的木勺,走到林子当中去采集露珠。
我想贞德是见过那个女孩子的。那女孩子对贞德说:
“上帝总是把对男人们隐瞒的话,通过女孩子启示凡间。“
贞德说:“这是因为什么?”
那女孩子说:“还有什么比水更明澈的呢?”
这时,一位六翼天使从女孩子的童话之中飞过。雾从天使的薄翼上滑下来,两个女孩子隔雾相望,看见对方的眼睑雾一样的朦胧和潮湿。
在一颗伟大的心灵深处,必定是一泓静谧的汪洋,深深地隐匿着巨大的忧伤。那忧伤没有缘起,也没有终结,如同人类的苦难无由测度一样。它只暗暗地涌动,深蓝的,苦涩的,以一种郁积了无数世代的力量。
测量一个伟大的生命,要穿过或简或繁的一个个岩层,那些荒芜,那些喧响,那些冰川的遗痕,那些铁血的余烬,那些琴弦与诗……
岩层的最深处是水。
水和水是难以隔绝的。忧伤是难以隔绝的。因着静谧的汪洋之中那巨大的忧伤,心灵和心灵的相互触摸成为可能。
还有什么比水更明澈呢?
贞德听见上帝的声音的时候,羊群正散漫在山坡上吃草,太阳漫无边际地在世界沙锅内滑着,草的绿色是乱纷纷的。没有一只羊抬眼望一望远天,远天从来在现实之外,没有一只羊在刹那之间茫然迷困于远天的事情。它们是一群,一个庞大的悠久的种群,如数百年前一样驯服地散漫在坡上吃草,毕竟山坡上的草是年复一年长出来的。
这位柔顺的农家女,与她的羊群一同浸没于青草和阳光的气味中,露珠坠落而破碎,在她的掌上慢慢消失,远天是白云,白云的边缘是剑刃一般锋利的霞光。她望着远天忽然觉着生存的奇异,于是她听见上帝的声音。
她17岁,草芽儿一样刚刚直立在坡上,脚踝是泥,目光是露水。正因为她没有长在教堂的檐下,正因为她原理金子拼贴的教权和彩色玻璃镶嵌的教会,她站在时代的远处,站在千古不语的泥土里,所以她听见了上帝的声音。
——拯救法兰西!去拯救覆亡中的法兰西!你听见山的那一边不长青草只长烈焰的大地在悲鸣吗?
她藏匿在自己纤细的影子里,为自己过于巨大的使命哭泣。然而上帝并不倾听她此时的哭泣。
古老的森林仙女已经不再聚到泉水旁唱歌了,生活年复一年堆积着尘埃,一边是尘埃,一边是焦土的悲鸣。现在,她将是泉水了,以她纤细的身躯和巨大的生命热情穿岩而去,激荡起洪流、潮水,承载起大地的苦难,还有因苦难而零落的灵魂。
她的旗帜是水的旗帜——手托天宇的英雄,注定殉难的英雄,以及百合花。她身披银白色的铠甲,如将牧羊鞭斜倚在臂弯,去做上帝派定给她的那件事情。
人生的全部意义,只在于做一件旁人无从替代的事情。如同那个走出家门去采集露珠的女孩子,在干旱的时代只坚守一桩水的事情,如坚守宿命。而宿命的昭示只在个人的内心。听取你内心的声音吧,依从你内心的声音吧。神不可能唤醒尘埃和只沉溺于吃草的种群,神只能唤醒沉睡在人的内心深处的神。
我不相信人的心灵有条条大道,如古罗马大广场一样,四通八达,纵横世界。我只相信那条秘密的小径,崎岖而必有流水相绕,它通往上帝,再经由上帝,到达相似的心灵。
人的境况,追根溯源是精神的境况。辉耀于天幕之上的人类理想,使人成其为人,因之每一个仰望理想的跋涉者,都承担着人类的命运。没有一只神的手,可以接管理想主义者的责任,因之每一个跋涉者都是孤独的。惟有共同的苦难,可以穿过时间和地域的阻隔,如春草濡染那条只属于个人的小径,使他们获知对方牺牲的音信。
每一个孤身上路的女子,在注视着自己的使命之时,都曾经哭泣过的。大漠。绝崖。黑森林……过于巨大的使命,令现世的人生顷刻间细碎如齑粉。当你从错愕中惊起,四顾无人,终于确认这是因你而横亘的使命,从你内心深处弥散开来的,是如使命一般巨大的哀恸。
即便曾经得到过贞德零星的音信,秋瑾也注定是孤身承受那使命的哀恸的。所有可能称之为圣洁的心灵,只在源头和终极之处相通,而人生的故事只发生在过程。
荼荼MI(草字头+縻)起伏似海,似素白的悲怆,似心的茫然,没有期待。没有期待的人生是不幸的,同时也是悲壮的,惨烈的。没有期待只能迫使绝望者献出自身。
——回首神州堪一恸,中华偌大竟无人!
因绝大的哀恸浇灌,秋瑾,这位窒息之中蓦然惊觉的女子,就以自己峤峤的生长,奋力趋近人类精神自由的星辰,并且以其无所依傍的身躯,张臂回护幼子一样,绝望地阻拦前年沼泽继续下沉。
“要是我不去,谁去?”贞德说。
“祖国之陆沉谁挽?”秋瑾说。
较之那个手执木勺,径自走向林子的女孩子,秋瑾跨过家那道拦截了无数世代的门槛,本身就是一种流血的变异。在一片为家的藤蔓所缠绕的土地上,个人注定是被灭绝的。她在黑森森的祭坛之上,与那个童话中的女孩子交谈过宿命无家的话题,她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世界上必须有一些生物,要以变异的形式生长,假使这变异要被视为一种叛逆,她宁愿自己就承当了叛逆。
在以生命进入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惟女性是不思虑结局的,她们只浸没于哀恸的使命感本身。在一艘在劫难逃注定失事的船只上,她们奋力显现的是此时此刻人的庄严。绝望之中的使命,于瞬息之间照亮了她们整个的生命,使她们的美丽如此辉煌,如此凄绝。在混沌与浑噩的胶着之夜灿然划过,那颗流星的瞬息不正是人类精神的永恒么?
人的伟大,是因着生命内里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此岸是沉沦的现实与彻底的绝望,而彼岸是飞升的理想和触摸未来的强烈热情。
在久远得只剩下传说的时代,或许河水是可以泅渡的。然而时代的生长始终相随着悲剧的生长,无论两岸的分离曾经是否痛楚,终竟已经是一片浩渺无垠的水域了。没有桥,也不可能有桥。然而,人的伟大是认定这里必须有桥,他们终其一生试图要筑一座桥。他们挽住生命的两极,英勇地随着命运的击打,承受着身心的分裂。
人的伟大,正因着两极的遥远。
对于女性来说,挽住两极的赤诚纯然是情感的,而不是理念的;纯然是心灵的,而不是智能的。女性并不以冷峻的扫视和解析的目光去把握世界,女性是倾听,是触摸,用母性的温软与孩童的纯净。
——我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依然这样!
这是卢森堡的绝笔。
她曾经是一束白炽的光,以其顽强的穿射,是浑糊的世界呈现出巨大的黑色轮廓;她曾经被誉为鹰,振翅的时候,大地有风暴的喧响。无数的事件纠缠她在历史的表层延伸四散,然而其深处的因由却极其单纯——她自始至终是一个倾听世界的苦难的人。
她渴望自己是田野里一只土蜂,一束蓬草,一羽山雀,以明净的柔情去抚摸伤痕累累的世界;她渴望以纯洁的良心去爱所有的人,渴望自由,只是在为之奋斗的时候才被迫懂得了憎。诚然她是睿智的,她的睿智,恰恰缘自她对苦难的感受有超常的敏锐和绵密。普度迈耶橡胶园中被吞噬的牺牲者,猝然划过欧洲寂静夜空的濒死的呻吟……
她凝神注视的地方太崇高了,以致那是一种空无。精神的结构只围绕激情建立,空无的柔板中只坚收着灵魂。
然而当风暴掀起的时候,落到额上的雨点竟然是黏腻的。革命的庸俗和龌龊历来都在行吟诗人的弦下省略了,但是在一个高贵的女性心灵里却绝不可以省略,她终其一生面对来自她忠诚守护的营垒的拒绝。她没有归宿。
“你记得绥登南的童话般美丽的月夜吗?在这夜晚我伴送你回家,那轮廓峻峭的黑(黑越)(黑越)的屋脊被可爱的天蓝色的晴空衬托着,我们觉得好像是古代的城堡一样……”
然而她没有家。她承纳的苦难和爱都过于博大,她紧守的正义和自由都过于博大,所以她没有家。也许她从来没有过一条蓝布围裙,关于露珠的梦想永远是少女时代的梦想。因为渴望林子里的每一张叶片都悬挂着露珠,她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片汪洋。人生所有事件都可以驰骋在风暴频频的汪洋之上,惟有家不能安放在汪洋之上。
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我承认女性更是一棵脆弱的芦苇。心灵正因感受着脆弱,并且直视脆弱,放足以在毁灭人的境遇中,了悟人的尊贵。
苦难有罂粟的气味,浓烈、焦灼,如一种卑琐的坠落,整个世界都蜷缩着睡去。在沉睡中坠落是并不引起恐慌的。那个梦一样独自在林子里寻觅的女孩子,以如此脆弱的方式抵抗沉睡。即使没有露珠落下,一滴也没有,她脆弱的抵抗本身,也足以证明一种清澈存在了。在林子里她没有遇见任何人,尽管她那么想遇见另一个人。
抵抗者是无助的,女性的抵抗者更是无助。因着自觉脆弱,他们向自己呼吁力量,那是温厚的力量,如湿润的土地;那是承纳的力量,如水。水不能筑凯旋门,不能垒纪念碑;金字塔,奥林匹斯神殿,以及龙一般盘卧在山脉之上的长城,都不是她们的。
人的尊严不承认强权,正如大海不承认石头或钢铁的堆砌物一样。当浩瀚的大海展现在你的面前,你依然觉得水的柔弱吗?
究竟有谁窥见过海的深藏的部分?大海肯定在等待着什么。
成为殉难者。成为传说。成为使暗淡的现实世界惊悸的星辰。无疑是一个悲剧。一个女性,孤独地承担这个非个人的悲剧,是极其残酷的。
在法兰西欢腾的日子,在天国花园向众人开放的日子,在一层一层的人海圈起手仰望上帝的日子,贞德,她至死认定自己是上帝忠诚的女儿,却被上帝抛掷了出来。她孤零零被缚在人群之外,火刑柱为她而堆叠起来了。
而秋瑾同样是被人群抛掷出来的。那个木木然观赏一个高贵的生命被屠戮的人群,那个等待着领取一个人血馒头的人群,那个把全体的悲剧倾泻到一个女性的肩上,然而全体却并不因此得救的人群。在一个灯火烛天的夜晚,秋瑾面对屠刀说:“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于是她张目四望。秋雨,秋风,倒伏的荼MI(草字头+縻),依然沉陷的沼泽,人群……她寻找一双回应寻找的眼睛,找得太久,于是她闭上了眼睛。
另一种孤寂是聚光灯照射之下的孤寂。许多的目光在水面上轻轻漂过,机智的或聪慧的,诚实的或淳朴的,炽热的或锋利的……漂过……间或擦起一朵小小的水花甚或腾起一排白浪,但毕竟只是在水面上漂过。伟大的心灵太深太深,没有谁能沉到内里与其汇合,她与所有的心灵隔绝。惟其隔绝,于是有了崇高的悲剧。惟因有了崇高的悲剧,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得以向上延伸。毁灭卢森堡的是黑暗的专制统治,同时也是心灵隔绝的永恒现实。兰德维尔运河很冷,那里狭窄,窒闷,没有足够的深度,可以安放她的灵魂。
人类漫长的历史,假如从某一个暗夜回首眺望,它是全然虚无的。我常常觉得我置身一个低陷的山谷,山谷与暗夜的粗俗濡染着虚无,浑浊不堪。浑浊不是实体,虚无终究是虚无。
然而当天空偶然有闪电划过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虚无本来是没有尽头的,可是她们竟然站着,虚无的尽头就有了阻断虚无的人。
因为她们站着,虚无就不过是雾,即使浓密如同放弃生命的欲念,也终究可以驱散。
一个时代哪怕什么也没有留下,却留下了一个人,一位圣洁的、伟大的女性,如荒漠中兀立着一座崇高的山,这个时代就是伟大的。
惟因女性对人类苦难的终极承纳,这个世界才有了温厚的记忆,时代才有了润泽的连缀,人类对命运的抗挣才有了持久的力量,人才能在巨石的堆砌和钢铁的拼杀之外,倾听到生命的柔韧,感受到泪水的清澈,于是成其为人。
那令人心碎的,神明一般的对人群的一瞥,是女性最终的美丽,最高贵的美丽。假如你真的看见随着她呼出的最后一息,飞出来一只圣洁的白鸽,那是因为她披着一袭绣满灿灿繁星的衣裙,通过了整个人生。
那个系着蓝布围裙,在干旱的时代彻夜采集露珠的女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半勺露珠往家走去,然而她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濒死的老人向她伸出干枯的手。她难以相信时代竟是如此衰老了。她停住脚步,把露珠捧给了老人,老人大口大口地喝着,焦渴难耐,浑浊的眼睛依然是干枯和浑浊的。后来木勺摔落在地上,如心灵被摔碎一样,泼洒了最后一滴柔弱的清响。
童话的结尾说,那个木勺在女孩子的注视中蓦然升起,直飞到天的顶端,成为一弯星斗之柄。那里面如盛满汪洋一样盛满露水。**当虔诚的眼睛仰望它的时候,露水会溅落出来,成为天地之间最美丽的星星。
**
二、成功的秘诀持之以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在于疲疲沓沓,抓而不紧。只有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以下是我分享的成功的秘诀持之以恒,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
小学的时候课本上就有“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水滴石穿”的诗句,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明白这些讲起来浅显的确又是深奥的道理呢?时间和功夫,寂寞和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过去了近四十年的人生,在不惑的年龄,反而是明白了很多浅显的道理,没有什么可迷惑的了,所在才叫不惑。进而是知天命,也就是古人说的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你可能已经知道了你这辈子的结局。
为什么今天会对成功的秘诀——持之以恒感触特别深呢?
最近,走访了几个乡村,是比较有各自特色的地方,他们都是在几十年前就坚持做一件同样的事,有的是养鱼,有的是种茶,这么简单的事,他们坚持做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改变和放弃过,现在成功了,变成了地方特色。想想自己的家乡,三十年前桑树成海,松村成荫。可后来却改成了桔子树,遍地都是桔子反而是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了。这是讲一个地方的经济,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县,可能都是同理,不能老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后,贵在坚持。现在一个地方,老是换一个领导换一个思路,三年五年一折腾,能折腾出什么呀。一个人的成功也一样,从林毅夫成长的足迹到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一个人想成功,特别是一些没有背景的人,唯有持之以恒。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但你能做到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可能。
名人持之以恒后成功的故事(一)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轲很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菜根谭典故》)
名人持之以恒后成功的故事(二)
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何况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谋求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德呢?”乐羊子非常惭愧,把金子扔到野外,到很远的地方求师学道去了。过了一年,乐羊子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只是出门久了,想家,没别的事情。”妻子拿刀走到织机跟前说:“这绸布是蚕儿吐出来的丝,经过织布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积到一寸那么长,又一寸一寸不停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块绸布,那就会半途而废,白白浪费时间。你出外求学,半路上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绸布有什么两样?”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了,回去修完了学业。([南朝]范晔ye4《后汉书》)
名人持之以恒后成功的故事(三)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见到河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用力磨着。李白很奇怪,就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婆婆一边磨铁棒,一边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被老婆婆的行为所感动,向她深深行了个礼,回家发奋读书去了。([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名人持之以恒后成功的故事(四)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爱好篆刻。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那位老篆刻家说:“你挑来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也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挑来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练习篆刻。他一边刻一边拿篆刻名家的作品对照、琢磨。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
名人持之以恒后成功的故事(五)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八岁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习书法,他聪明好学,每天都要伏案练字。可是,时间一长,王献之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感到厌烦,想走捷径,就问父亲学书法有什么秘诀。王羲之指着家里的七口大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七口缸里,你把这七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诀了。”王献之从此苦练基本功,真的写完了七口大缸里的水,终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三、许嵩的宿命的歌词。
许嵩(Vae)-天龙八部之宿敌
作词:许嵩作曲:许嵩
会在何处见到你莫非前尘已注定
飞过时空的距离却囿于刀剑光影
三月春花渐次醒迢迢年华谁老去
是劫是缘随我心除了你万敌不侵
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
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
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
当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
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
我借你的孤单今生恐怕难还
缠扰孤岛的雪雨飘飘洒洒谁来停
摘取一颗海上星陪我终夜不孤寂
灵柩长埋深谷底没有永远的秘密
染指江湖结悲局无人逃得过宿命
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
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
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
当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
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
我借你的孤单今生恐怕难还
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
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
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
当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
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
我借你的孤单今生恐怕难还